近日,市場消息稱,部分
放棄價格戰,私募交易傭金恢復至萬三(即萬分之三,單位下同)。私募交易傭金是否真的有變化?
以私募聚集地最多的深圳為例,《金證券》記者調查后了解到,今年以來,確實有券商給私募個別新產品開出萬三的交易傭金,“但這不是真相的全部,萬三交易傭金下券商一定會給私募返點,目前券商既沒有底氣也沒有資格提價。”
萬三背后其實有返點
作為二級市場上交易的大戶,這幾年券商在爭奪私募客戶上競爭激烈,給私募開出的交易傭金標準從早些年的萬四、萬五,一路下滑到目前的萬一、萬二。
用深圳私募的話說,為了留住私募大客戶,即便交易傭金開到萬一、萬二的成本線水平,券商還要免費給私募送軟件、送服務、甚至是送路演。
不過,近日市場消息稱,部分券商有放棄價格戰的趨勢,給私募的交易傭金已經上調至萬三。
在私募聚集地最多的深圳,《金證券》記者訪問多家券商時,求證這一情況,得到的回答幾乎都是,“交易傭金沒有變化”。
深圳前海一家中等規模私募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確實有券商給同行的個別新產品開出萬三的交易傭金,但這不是真相的全部,如果實際交易中傭金是萬三的標準,那券商私下一定會給私募返點。
“而且這些開出萬三交易傭金的個別新產品,也有自己的特點,我看了下,要么是規模特別小,要么是帶杠桿的,像我們常規的產品,在傭金、管理、交投上,都還保持一貫的水平。”
交易傭金一直在下滑
深圳另一家知名私募則告訴《金證券》記者,券商給各家私募具體多少交易傭金標準,關鍵還是要私募去和券商談,“其實券商確實一直想調高傭金,但整個行業水平在這,根本沒辦法調,而且調了,我們也不干吶!”他直言,就當下的行情看,券商既沒有底氣、也沒有資格提價。
采訪中,大部分私募認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券商在經紀業務上的服務已經做到天花板,很難再有大的提升,而且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未來如私募這樣的機構客戶,要的可能就是一個軟件,剩下的就是看行情吃飯了。
招商證券一位策略研究員在和《金證券》記者交流時稱,目前券商行業中已經存在一種趨勢,即在做國際性大券商的背景下,一些券商開始傾斜業務重心。“目前的市場交易傭金標準不是券商關心的問題,因為一個標準一旦成為習慣,基本上很難改變,我們更關心在這個渠道上可以獲得多少客戶,為他做資產配置。”
公開數據顯示,2016以來全行業平均傭金水平一直在下滑,去年平均為萬分之4.03,相較2015年萬分之4.97,同比下降18.9%,而今年一季度又持續下滑至萬分之3.65。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