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監管機構構建的“7+2”私募自律體系,使去年整個私募行業得到全方位規范。步入2018年,行業監管再度升級,剛剛開年,私募業就啟動了一輪大范圍自查行動。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山西、江蘇、江西、上海等13地證監局宣布開啟私募自查,其中,9地公布了抽查對象。此外,基金業協會還督促成立了多年未辦理備案的產品合規備案,否則按不合規處置。對于各類違規現象,年初以來,多地證監局也是毫不手軟地開出罰單。
自查風暴來襲
繼2017年各地證監局對私募基金行業開展核查后,新一輪稽查風暴再度席卷全國。目前2018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工作已正式啟動,已有9地證監局先后發布抽查名單,涉及私募機構83家。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山西、江蘇、江西、上海等13地證監局宣布開啟下轄私募自查。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被抽中的83家私募基金里,上海地區有40家,江蘇有12家,陜西有10家,四川地區為8家。私募排排網合規部總監溫志飛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此次地方證監局對轄區內私募摸排主要是對《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又稱“新八條”)的落實,這并不是個別地區的自查行為,北京、深圳等私募機構中的地區也免不了一輪清洗,私募業務自查已漸成常態。
從近期監管向轄區內私募機構下發的《關于開展2018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中不難看出,此次摸排重點主要包括三類私募,如涉及集團化、跨轄區和兼營類金融業務的私募機構;管理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私募機構以及其他存在問題風險線索的私募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