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今年2月份以來,上市新股連板數量急劇減少,養元飲品、今創集團等次新股均是上市次日便“閃電”開板,這與前兩年新股動輒二十幾個漲停板形成了鮮明對比。那么對于新股連板數量減少,背后的邏輯是怎樣的?投資者應該如何挖掘投資機會?為此私募排排網采訪了五位私募基金經理,他們分別是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磐耀資產總經理辜若飛、瑞峰資產總經理葉瑞堯、引領集團基金經理潘晨興、天之成投資總經理鐘希杰。
新股上市連板數量取決于基本面
對于新股連板數量急劇減少,磐耀資產總經理辜若飛表示,新股上市之后漲幅能有多少核心還是由企業的基本面優劣所決定的。同時他亦認為上市的次新股整體估值水平還是屬于偏高,需要謹慎對待。
瑞峰資產總經理葉瑞堯透露,首發新股的內在價值其實已經在IPO上市后產生了溢價,市場上的資金在監管層“嚴禁炒新”等監管勢態之下變得比較理性,它們會選擇那些業績優良的成長型次新股進行投資。
引領集團基金經理潘晨興指出,次新股上市炒作反映的是市場風險偏好的承受度。他表示在以中小盤為代表的創業板企穩反彈行情之下,次新股短期而言還會繼續被活躍的市場資金進行炒作。
天之成投資總經理鐘希杰從兩方面闡述了新股連板數量急劇縮減原因:一方面在于這批首發新股中,本身初始市值較高即上市定價估值較高、同時有部分新股年報發布期間出現了業績下滑,市場對其存在疑問,例如華寶股份的收入來源過于集中本身就是存在一定問題。另一方面從短期的IPO情況看是獨角獸回歸,富士康加速上市,造成了比價效應。
從市場角度長期來看,鐘希杰表示,原先市場炒作力度最強的新股板塊不斷降溫,本身是市場回歸理性的過程,也是在監管不斷趨嚴下,給予了市場明確的導向。IPO供給量不斷的加大導致新股的稀缺性減少,在存量資金博弈的市場環境下,資金缺少的是優質標的而不是一般性炒作標的,那么相對質地一般,價格偏高的新股連板就會相對失去自身的優勢。在未來伴隨著制度紅利消失,新股上市后不一定是多個連板漲停,也有可能像美股市場一樣,上市即破發。
挖掘業績優良、高成長的次新股
對于破發的新股,投資者應該如何挖掘其中投資機會呢?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表示,新股連板數量減少,尤其是高價高股本上市新股,炒作開板新股,主要篩選那些開板時間早,低股價且低流通盤的熱點題材次新股。
對于挖掘次新股的投資機會,辜若飛建議投資者可以尋找一些錯殺的次新股。“機會主要是在市場環境比較低迷的時候,往往部分次新股會比較早的開板,這個時候往往一般投資者也不會太過于關注股票基本面情況,一旦開板就出售了其所中的新股,大多情況下大量不研究基本面的買賣會造成股價的過高或過低,其中也會出現一些比較好的投資機會可以把握。”
葉瑞堯則建議廣大投資者結合近期政策支持的行業,從近期次新股中挖掘業績優良、具有高成長能力的個股,列入股票池進行觀察,并且發現投資機會。同時他亦表示新股上市次日開板或破發將會成為常態。
潘晨興在接受私募排排網采訪時表示,對于業績無持續性的次新股上市公司,投資者應該注意它們的回調風險。
鐘希杰認為目前行情下的破發,是帶著情緒性的走低,或者破發,會存在被錯殺的可能性,那么投資者對于新股也需要審慎判斷其價值以及成長空間,選擇那些具有核心價值的公司,在它們被錯殺的過程中買入并陪伴它們成長。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