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關注波動長期收益不足
在平倉線和減倉線等各種硬性指標的約束下,在渠道和客戶的壓力之下,私募行業過分關注凈值波動,也可能帶來投資收益的平庸化。比如,某2015年初成立的私募基金,盡管在當年逃過了A股大幅波動,并贏得了市場的一片贊揚,但該私募基金此后長達兩年的時間均是輕倉運行,回避掉了大跌同時也回避掉了收益。該基金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僅為1%左右,錯過了2016年中期以來的白馬股行情,并沒有給投資人帶來超額收益。
正如彼得·林奇所說,即使你成功避開了歷史上所有的大跌,但不會選優質資產進行投資,那么到頭來,你還是賺不到多少錢。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成立超過5年的私募產品共有3666只,年化收益率大于20%的僅有108只,占比不足3%,而年化收益率不足5%的私募基金卻占到一半左右。
分析人士認為,收益不足的風險,并不比凈值回撤風險更小,收益不足同樣會帶來客戶的流失。“很多私募基金在大部分時候是輕倉的,形同僵尸私募。它們只有在股市系統性大漲的時候,才能獲取收益。盡管回撤很小,但年化收益率比不上銀行理財收益,同樣對客戶和銀行渠道沒有吸引力。”某資深私募基金經理說。
長跑優秀私募的凈值回撤其實并不小,但并不妨礙它們獲得市場和渠道的認可。比如,長跑優秀私募基金華潤信托-明達、華潤信托-景林豐收等年化收益率均超過20%,但歷史最大回撤也超過20%。
明達資產董事長劉明達表示:“明達資產的風格一向非常堅定,就是高倉位策略,用優秀的個股來穿越牛熊,如果過度關注凈值波動,就不會有明達資產的歷史業績。明達資產的風格也為長期合作的渠道和客戶所認同。”
景林資產相關人士也表示,自2001年到現在,17年時間經歷了2003年的SARS危機、2008年的次貸危機、2011年的歐債危機、2015年至2016年的多次大幅波動,其間景林資產的凈值雖有過一定的回撤,但無一例外,很快走出了危機的影響并創出新高。對長期基本面價值投資的信仰,同時在市場恐慌時堅持逆向投資,是它們長期戰勝市場的重要原則。
充分投資才有長期優異業績
由于0.7元是私募的清盤線,新成立的私募對凈值回撤再怎么強調也不過分,富有經驗的私募在新基金成立時往往采用安全墊策略。在此階段,私募往往通過低倉位策略,將基金凈值累積到1.1或者1.2元之上,然后逐漸加大倉位。
但優秀的私募基金業績一定以充分投資和長期投資為前提。“在境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中,股票多頭型私募大都是高倉位運作,以擇股為主,這樣才能發揮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品今資管總經理仇彥英說,境內不少私募暗含著擇時因素,并不利于私募的長期發展。
“很多私募講自己優點的時候說風險小,追求絕對收益。看似有道理,短期內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違背了風險收益匹配的基本原理,長期收益一定不如以充分投資為原則的產品。”仇彥英說。
分析人士認為,投資并非只是知識層面的問題,更是心理層面的,如果過分在意短期波動,容易陷入焦慮狀態,投資往往會踏錯節奏。投資應該回歸本源:一是倉位配置應該是“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在行情冷清時加大倉位,而在行情熱鬧時減輕倉位。二是選擇優質的個股,以堅實的基本面投資穿越牛熊,為客戶創造超額收益。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