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房地產信托的首個兌付高峰年。諾亞財富的一份專門研究報告顯示,房地產信托產品多在1.5年期到3年期之間,多數產品在2011年四季度和2012年到期。2012年到期的房地產信托產品1172億元,遠高于往年水平,整年兌付規模較大,尤其是3月、6月、7月和8月,兌付量分別為148億元、130億元、114億元、109億元。
在劉輝看來,提前清盤只是防范風險之舉,業界潛行的延期兌付現象更凸顯房地產信托實實在在的風險。目前來看,融資方會以新還舊、先墊付自有資金再追償、拍賣抵押物等方式釋壓。
一信托公司人士稱,1月份銀監會非銀部領導到該公司指導房地產信托業務,對風險管理明確提出要求,所有房地產信托業務要在項目兌付前三個月排查兌付資金情況,發現風險及時做好應急處理。對集團化統一管理資金的房地產項目,要落實整個集團的資金運作情況,確保信托項目的到期兌付。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在監管嚴控房地產信托后,“馬甲”信托成為監管核查的重點。某些信托公司打著藝術品信托、工商企業信托、礦產信托的幌子,實質資金流向仍是房地產項目。具體如何核查,成為擺在監管案頭的一道難題,因為信托公司報告口徑偏小,部分項目被“選擇性”的變性了。
今年即將迎來的房地產信托首個兌付高峰,讓緊張的信托公司開始提前清盤部分項目。
2月8日,按照上海一家第三方理財機構的統計,年初以來,即有3個房地產信托產品提前終止,涉及山東信托和交銀國際信托。這僅限于公開的清盤數據。
某信托公司人士稱,銀監部門已在年初造訪其所在的公司,要求該公司所有存續房地產信托業務,要在項目兌付前三個月排查兌付資金情況,發現風險及時做好應急處理。部分信托公司對下屬項目的提前清盤,當屬應急措施之一。記者咨詢多家信托公司被告知,已暫停銷售房地產信托項目,但個別信托機構仍在少量發售,網站未發布正式信息。
清盤異動
從公開信息看,山東信托成為2012年房地產信托清盤的先鋒。
1月19日,山東信托發布《“黃金海岸股權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提前清算公告》,該信托計劃于當日終止,并于1月29日清算。
“這款產品目前確已提前終止,按照有關的約定條件,是正當的。”2月8日,山東信托相關人士說。資料表明,此產品成立于2011年3月25日,原定期限2年,規模8500萬元,此番清算時間比計劃足足提前了一年多。
根據《山東信托·黃金海岸股權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托合同》第14條“信托計劃的終止、清算與信托財產的歸屬”中規定,信托計劃成立后,信托財產全部變現并以現金形式存在的,受托人有權提前終止信托計劃,該信托計劃達到了終止條件。
公告披露,此產品達到了預期年化收益率10%,按信托合同約定返還了信托利益。
“以上述理由提前終止,可能是信托和項目方找到了下家接盤者,也可能是項目方自己提前還款了。”用益信托工作室分析師李旸表示。提前兌付,是為了防范風險。
資深信托專家劉擎認為,投資人可能不愿意提前清盤,因拿不到預期的完整期限收益,提前清盤給投資人的收益只按信托計劃實際存續期間計算。
同日,山東信托發布的另一則公告是《彭和大廈貸款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提前分配公告》,透露了部分信托單位提前終止。終止原因為,“借款人提前償還本信托項下部分貸款本息,本信托計劃項下14個月期限信托單位已達到信托合同中提前終止條件”。此批受托人達到了預期年收益率8.5%。
山東信托人士稱,另一批信托單位很快也將到提前終止的時間,受托人可提前獲得信托收益。不過,具體為何借款人要提前償還本息,其不愿透露。
青島當地媒體2009年3月曾報道,該項目是一座70層的超高層建筑,投資約2億元,集高級寫字樓、高級酒店式服務公寓、商業購物、休閑娛樂、文化藝術、會議中心等為一體。
風險前置
公開渠道披露的房地產信托清盤案例不多,但普益財富產品部劉輝稱,許多信托公司出于多種原因,并不愿公開清盤信息,實際清盤數量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有所增加。
“江浙某家地產商的項目有一期沒有及時還款,就被信托公司逼迫歸還了全部貸款本息,信托計劃提前清盤。”一名知情人士透露。
劉擎表示,提前清盤是好事,前置了兌付風險,是信托公司加強主動管理、維護投資人權益的表現。如果信托公司預期房地產市場有較大風險,投資項目償付能力不足,征得投資人同意,信托項目提前終止,對信托公司也是一種解脫,投資人收益亦可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