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山東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信托”)首發(IPO)申請在11月27日通過了港交所的聆訊,而上一家登陸上交所、完成整體上市的安信信托(13.920, 0.24, 1.75%)是在1994年。
山東信托此次擬發售約6.47億股,以招股價范圍中位數4.95港元計算,募集資金凈額約為27.84億港元,12月8日將正式掛牌港交所。“山東信托是H股上市的首家來自內地的信托公司,如果走入國際市場,香港是最好的一個平臺,所以我們就選擇了在香港上市。”山東信托董事長王映梨在全球發售新聞發布會上說。
復旦大學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則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信托公司上A股市場實現不了,因為個人信托的性質讓監管層覺得不太安全,而H股把信托公司看做金融機構,達到這個定位就按照金融機構的評價方法,這在內地是做不到的。”
對于上市的準備情況,山東信托相關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近期高層領導都在香港進行路演,暫時不方便進行回應。
上市波折路
山東信托成立于1987年,1991年獲發證券業務牌照,成為山東省內第一家獲準經營證券業務的機構, 2015年完成股份制改革。
據招股書顯示,山東信托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在2014年突破3000億元,2015年減少至2408億元,2016年為2546億元。Wind數據顯示,就2016年的信托資產總額,山東信托在所有由地方政府控股的信托公司中排第6,在所有信托公司中排第25名。
2016年6月,魯銀監準〔2016〕232號文件稱,同意山東信托首次公開發行H股股票。直到2017年2月,山東信托收到證監會的批復,核準其新發行不超過6.76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
“信托公司是涉及銀監會、證監會兩個部門,這也是信托公司上市會顯得更艱難的原因之一。”復旦大學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待銀監會與證監會兩方批復后,山東信托帶著招股說明書赴港。而4月7日,山東信托的招股說明書卻顯示為“失效”。因為就在準備上市期間,山東信托經歷了罰單、高層變動、“踩雷”等一系列事件。
2016年12月,山東信托因未按規定及《信托合同》約定向受益人定期披露信息等問題,受到山東銀監局20萬元罰款的處罰;2017年3月,山東信托又因涉嫌“配合違規舉債”被銀監會點名,雖然沒有受到行政處罰,但公司被要求逐一排查存續業務,對違規業務進行立即清理。
另外,山東信托還“踩雷”2017年A股首家退市公司“*ST新都”。截至今年一季度,山東信托持有“*ST新都”736.05萬股,占比1.71%,為公司第六大股東。從2009年山東信托首次進入“*ST新都”期間,山東信托僅僅在2016年4月有過一次分紅。
據招股書,山東信托的固有業務集中配置在不同資產類別,其中股本證券投資占固有資金投資的一半以上,而投資回報率卻由2014年的35.18%下降至2015年的28.85%,隨后的2016年更是下降至負10.99%。
香港《主板上市規則》中對營業記錄及管理層有明確表述—在至少前三個財政年度管理層大致維持不變,在至少最近一個經審計財政年度擁有權和控制權大致維持不變。
幸運的是,今年8月11日,港交所再度更新了山東信托的申請版本。在全球發售會上,山東信托董事長王映黎對過去一年公司動蕩對上市影響作出回應,“去年我們提交IPO到聯交所批復,再到召開今天的會議,實際上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是一步一步地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結合聯交所的一些規定在穩步地往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