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春節長假宣告結束,多數金融行業人士昨日正式回到工作崗位。開工第一天,除了彼此的祝福與鼓勁,共謀發展大計更是各大信托公司高管的頭等大事。
面對已顯現的2018年強監管勢頭,奮戰在一線的信托從業者對新的一年行業形勢有怎樣的預判?證券時報·信托百佬匯記者經過多方采訪以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總體而言,在一系列政策文件督促下,行業人士對2018年通道業務縮量這一大勢已完全接受。由于通道業務在量縮的同時,價格出現了上漲,故部分業內人士預計,2018年信托公司通道業務收入較往年仍有可能大幅增長。
對于主動管理業務,行業人士判斷不一。悲觀者認為,當下信托公司更加視防范風險為第一生命,耗時耗力且責任巨大的主動管理業務開展空間有限。也有業內人士稱,大量銀行資產回表,因此,銀行被迫放棄的部分資產,信托公司將是較為合適的承接方,在資產結構調整期,不乏業務機會。
2018年通道收入
有望增加
對于2018年信托通道業務具體會壓縮多少、實施節奏如何,業內人士還難以預測。
不過,行業人士普遍對通道業務收入表示樂觀。據記者了解,此前信托公司的通道業務費率在0.1%~0.15%,目前部分通道業務費率已增至0.4%~0.5%。有從業者向記者透露,個別通道業務費率甚至已高達0.6%。
“強監管的環境持續下去,尤其對通道業務保持高壓,這項業務的費率有可能繼續走高。”華東一家中型信托公司業務部門負責人表示。
對于通道業務量縮價漲現象,上述人士表示,信托公司2018年通過通道業務或許可以獲得不少收入,“各家信托公司經營風格不一,如果希望穩妥展業,安心賺點通道費也能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