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相對單一的方式,日漸不能滿足中植系。出售資產(chǎn)、受讓股份、參與定增“三重奏”的模式,開始登上舞臺。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南文化前身中南重工收購大唐輝煌。披露信息顯示,2014年3月,中南重工收購大唐輝煌,而中植系下屬的嘉誠資本、中植資本,已在2011年、2013年先后持有大唐輝煌337萬股、2383萬股,持股比例為7%、25.34%。交易完成后,這兩家公司合計持有中南重工9.65%股份。
此外,中植系下屬企業(yè)常州京控,還認(rèn)購中南重工增發(fā)的2030萬股,占比5.5%。同時,中植資本受讓中南重工1751.55 萬股。交易完成后,中植系共計持有中南重工19.9%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
出售資產(chǎn)的同時舉牌上市公司,是中植系資本運作的奧秘所在。2014年,中植系就已運作類金融資產(chǎn)上市。此后,多家上市公司均計劃收購中植系控制的商業(yè)保理、融資租賃公司等。
2014年10月,寶德股份披露,計劃以6.75億元的價格,收購中植系控制的慶匯融資租賃有限公司90%股權(quán)。2015年4月、11月,金洲慈航、康盛股份分別以59.5億元、6.75億元,收購豐匯租賃、富嘉租賃80%、75%股權(quán)。2015年下半年,法爾勝也計劃收購中植系名下的華中租賃、摩山保理,但最后只收購了摩山保理。隨后,大名城計劃收購中植系名下的中程租賃。2016年底,寶塔實業(yè)收購潤興租賃失敗后,達(dá)華智能買下了潤興租賃40%股權(quán)。
以“自己與自己的交易”描述這些一手資產(chǎn)、一手股權(quán)的并購,并不過分。根據(jù)披露,2010年初,中植系兩次受讓豐匯租賃100%股權(quán),但兩個月后就全部轉(zhuǎn)讓。2011年1月,中植系通過增資,重返豐匯租賃,持有50%股權(quán)。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之后,到2015年3月,中植系共計持有豐匯租賃67.5%的股份。
交易進(jìn)行之前,中植系已持有部分上市公司股份。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5年9月底,富嘉租賃的主要股東朗博集團(tuán),與康盛股份股東東常州星河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重慶拓洋投資有限公司,同為解直錕控制,且后兩者合計持有康盛股份23.77%股份。
達(dá)華智能亦是如此。2016年9月25日,達(dá)華智能控股股東與中植系下屬的珠海植遠(yuǎn)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簽署協(xié)議,將1.1億股轉(zhuǎn)讓給珠海植遠(yuǎn)。50多天后,2016年11月15日,達(dá)華智能收購了潤興租賃40%股權(quán)。
法爾勝收購摩山保理時,中植系邊交易、邊舉牌。公告顯示,2016年4月至7月,中植系通過舉牌,共買入法爾勝15%的股份。而在2015年9月,法爾勝就已披露收購預(yù)案。略有不同的是,2014年6月,法爾勝控股股東受讓了摩山保理90%股權(quán)。
金融機構(gòu)“催肥”資產(chǎn)
隨著此次經(jīng)緯紡機受讓中植集團(tuán)所持中融信托股權(quán),交易完成后,經(jīng)緯紡機將持有中融信托70.4562%股權(quán),中植集團(tuán)則獲得經(jīng)緯紡機3億股對價,以接近30%的持股比例,成為其單一第一大股東。
消息公布后,引起高度關(guān)注。因為失去信托輸血,對于中植系來說難以想象。
一手收購資產(chǎn),一手資本運作,是中植系常見的手法。依靠這一手法,不到十年的時間里,中植系在資本市場進(jìn)行了狂飆突進(jìn)的擴張。中融信托源源不斷輸送的資金,為中植系提供了最大的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