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家,獨立財經撰稿人皮海洲表示,伴隨著股價的下跌,2015年股災期間興起的“兜底式增持”再度在股市里死灰復燃。截止6月5日晚,A股市場已有8家公司的大股東向員工發起了“兜底增持”的倡議:員工在規定的期間內增持本公司股票,受益歸自己,虧損由大股東買單。
對于員工來說,這真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而受此鼓舞,有關上市公司的股票均在“兜底式增持”的消息出來后出現了漲停的走勢。而這些股票能夠漲停,最主要的多頭還是來自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而不是上市公司的員工。也就是說,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因為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兜底式增持”承諾而顯得激動不已。
這樣的走勢當然是大股東所期盼的。但這種走勢其實也挺讓人莫名其妙。因為大股東的“兜底式增持”承諾只是對員工的,而不是對二級市場投資者的,作為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激動個啥?實際上,對于大股東的這種“兜底式增持”承諾,作為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說,更應該冷靜對待。
正所謂“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大股東承諾“兜底式增持”,這必定是有原因的。至少擺在明處的原因,一些承諾“兜底式增持”的大股東,他們是有股權質押的,股價的持續下跌,這危及到他們質押的股權的安全。所以這些公司的大股東有維穩股價的需要。而“兜底式增持”是大股東耗資最少的穩定股價的方式,不排除大股東最終只是打一個白條而已。
除此之外,一些大股東承諾“兜底式增持”還另有隱情。根據公開披露,寶萊特、星徽精密都有重組、定增在身。披露顯示,寶萊特計劃定增不超過1700萬股,募集資金凈額2.67億元,星徽精密則計劃定增不超過2820萬股,募集資金3.29億元,但目前均未完成。如果進一步下跌,定增將可能出現價格倒掛。因此,這些公司的大股東承諾“兜底式增持”,顯然都是有所圖的。
不僅如此,投資者還應看到,在大股東承諾“兜底式增持”的公司中,有的公司效益其實是很差的。有的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每股收益只有幾分錢,甚至不足一分錢,這些公司股票市盈率仍然高達百倍以上甚至數百倍以上。可以說,這些公司股票價格的下跌其實是非常正常的,而并非是“過度下跌”,或者是“無理性下跌”。投資者參與這類公司的股票,實際上仍然存在較大的投資風險。
而且,投資者還應該考慮到的一個問題是,雖然大股東承諾“兜底式增持”,但上市公司員工到底有多少員工響應也是一個問題。如果員工響應了了,這樣的“兜底式增持”承諾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最多也就是一個形式而已。投資者如果因此介入這類公司股票的話,那不排除是被忽悠了,被誤導了。而有關員工參與“兜底式增持”的信息,目前上市公司并無披露,所以,投資者在參與這種股票時,只是一種盲人摸象,其中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并且,即便有員工響應大股東號召參與“兜底式增持”,員工方面也是可以做短線交易的,最快可以進行T+1操作。雖然大股東承諾的兜底時間是“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但從員工的角度來說,卻沒有必要持有12個月。一旦獲利,員工就可以隨時閃人了。而面對有關股票在大股東“兜底式增持”的承諾出來后連續大漲的走勢,買進股票的員工完全可以獲利了結。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盲目買進,其投資風險其實是很大的。
此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即便員工真的“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到時,根據大股東“兜底式增持”的承諾,員工是可以享受兜底待遇的。也就是員工賺了歸自己,虧了由大股東買單。而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是不享受這種待遇的。也正因如此,作為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確實沒有必要因為有大股東“兜底式增持”的承諾而買進股票,特別是不要盲目追高買進這類股票。對于這類股票的投資,投資者更需要有風險意識,千萬別被大股東的“兜底式增持”承諾所忽悠,以致被大股東當槍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