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的股市非理性波動風波,曾經引起了市場的恐慌效應,而僅僅過了半年左右的時間,中國股市就完成了近50%的跌幅,確實出乎了市場的預期,而在那一輪的股市下挫行情中,不少投資者也因此承受巨大的投資損失,中國股市的市值規模也驟然下降。在特殊的市場環境下,以證金公司為主的國家隊資金的出場,無疑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雖說在證金、匯金先后救市之后,仍然未能夠壓抑住股市的下跌動能,且于16年1月下旬才得以觸碰到本輪調整的最低點,但國家隊資金的快速出手,確實穩定住市場的投資人心,并從最大程度上降低股市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危險。
“防風險,守底線”,這是近年來談及最多的話題之一。與此同時,正如此前證監會的表態所述,要確保市場安全穩健運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由此可見,“穩定”依舊是當下市場的關鍵任務,而更為關鍵的任務是,讓市場平穩運行,不觸及到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實際上,14、15年的牛市行情,可以認為是一輪杠桿牛市行情。究其原因,鑒于當時的市場環境,成敗取決于資金杠桿,而從場內融資的興起,到場外配資業務的迅猛崛起,實際上也標志著杠桿工具得以全面激活。但,對于杠桿工具來說,利弊不一,在股市處于上漲過程中,杠桿工具利于激活市場的做多人氣,并加快市場的運行節奏。但,當市場處于下跌的過程,則杠桿工具容易加速市場的下跌風險,加上15年下半年后轟轟烈烈的“去杠桿”動作,也促使股市的泡沫風險得到迅速地擠壓,甚至觸及到不少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強行平倉線。
保障市場的安全穩健運行,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在如此特殊的市場環境下,僅依靠市場的力量還是遠遠不夠的,而在此期間,更需要國家隊資金的適度出手,達到穩定市場的目標。確實,在過去兩年的時間內,以證金公司作為代表的國家隊資金,從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且很好完成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任務。但,從另一種角度思考,當股市波動性逐漸降低、穩定性逐漸增強之際,證金公司的護盤救市意義也就大打折扣了。
特殊市場環境,乃至極端的市場環境下,適度的干預還是符合市場的預期。但是,當股市逐漸企穩,并平穩進入到一個價值投資的合理區域時,國家隊資金的不定時干預可能也需要作出一定的調整,并逐漸把市場的主動權交還給市場。
從證金公司頻繁調倉的動作,到證金公司精準持股4.99%的現象來看,在股市逐漸擺脫特殊的市場環境下,以證金公司為代表的國家隊資金在市場中依舊處于占優的地位,而憑借信息優勢、資金優勢等特點,也足以完成較好的獲利空間。然而,在證金公司實現浮盈的背后,實際上還是對普通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構成影響,即使證金公司的買賣具有一定的市場參考價值,但由于市場信息披露的不對稱性,當投資者從公開信息中獲知證金公司的最新動向后,往往證金公司的倉位狀況也許已經有所調節,而吃虧的還是盲目跟風的市場投資者。
在穩定性增強的市場環境下,以證金公司為代表的國家隊資金進行有序退出,或交由匯金公司進行長期持股,或許是一種更好的策略。確實,在股市處于逐漸平穩的狀態下,應該把市場的主動權逐漸交還給市場,不應對市場進行過多的干預,而證金公司精準持股4.99%,且處于“增而不舉”的現象,也容易引起市場的擔憂。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市場處于特殊乃至極端的市場環境,則依舊需要國家隊資金的適度出手,保障市場的平穩運行。(原標題:國家隊資金,到底該不該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