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自7月初以來,監管部門動作頻頻。發布修訂后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與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發布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的指導意見,對發審委委員候選人進行公示,召開年中監管工作座談會等,不一而足。股市方面,在近兩個月則一直處于一種穩步攀升的態勢,而3300點則咫尺之遙。在此背景下,更有市場人士認為,股市已經步入慢牛軌道。其主要根據是,這輪股市的慢牛與以往的牛市有一個質的區別,即價值投資成為主流。其實,在此之前,早已有股市網紅高呼過牛市(或慢牛)了。而且,以往只要股市在低迷行情中開始上漲,市場上就不乏牛市的聲音,投資者對此已經見怪不怪。
但專家指出,目前認為A股步入慢牛軌道還為時尚早,而穩字當頭才是股市的主基調。值得注意的是,認為股市步入慢牛軌道的該市場人士,其論證的依據竟然是央視50指數與成分股的表現。顯然,就目前滬深股市3300多家掛牌公司而言,以央視50指數以及50家樣本股的表現來判斷慢牛已經來臨,其代表性是嚴重不足的,而且也沒有任何說服力。
事實上,就各大指數表現而言,今年上證50指數同樣表現不錯,且該指數更數關注。而無論是央視50指數成分股,還是上證50指數成分股,其之所以有良好的“表演”,是市場炒作藍籌股與白馬股的結果,更是市場低迷情形下,市場存量資金扎堆效應的結果。
而看一個市場是否步入牛市(或慢牛),絕對不能只是單一地看一個指數、一個板塊,或與其相關的成分股,而應該是看市場上所有重要指數,以及絕大多數個股的表現。否則,就會步入以偏概全的誤區,就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像今年藍籌股、白馬股的表現,客觀上與10多年前的“二八現象”,及至后來的“一九現象”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而A股歷史上的幾次牛市行情,本質上是整個市場在走牛,而不是偏重于個股或板塊。退一步講,即使是藍籌股、白馬股步入了牛市,而其他板塊的個股表現差強人意,那也只能說市場產生了局部牛市,不能混淆為整個A股的牛市。
從基本面上講,今年以來,金融去杠桿成為主旋律。而在7月14日至15日召開的五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高層強調“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題”。近日,央行、證監會亦再次紛紛表態。如央行表示,切實履行好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范職責,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證監會則聲稱,確保市場安全穩健運行,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作為金融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資本市場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防范風險,保持穩定才是頭等大事。既要防止股市出現非理性的暴漲,也要防止出現2015年的異常波動。
當然,如果A股市場真的能出現價值投資推動下的慢牛,那無異于投資者之福。不過,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這還不太現實。畢竟,市場中的垃圾股較多,且市場的投機氛圍濃厚。A股要出現價值投資推動下的牛市行情,筆者以為需要把好“兩關”。
其一是把好新股IPO上市關。市場上垃圾股、績差股眾多,與IPO把關不嚴是密切相關的。某些IPO過程中貌似成長性不錯的公司,一旦掛牌后往往顯出“原形”,這在目前的新股、次新股中同樣表現明顯。因此,把好IPO關顯然尤為重要。試想,如果掛牌的都是藍籌股、白馬股,A股定然會是另一番景象。其二是把好上市公司的退市關。雖然歷經了制度改革,但退市制度的短板仍然凸顯。僵尸公司、垃圾公司、績差公司能夠在市場上橫行,是退市機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必然,是退市機制缺乏扶優汰劣功能的必然。
專家說,如果能夠把好這“兩關”,A股市場掛牌的都是藍籌公司、成長性良好的公司,價值投資就會成為投資者的必然選擇。而且,由于藍籌股與白馬股巨大的號召力,以價值投資推動牛市的產生,在今后亦將變得水到渠成。小編希望大家能夠有收獲。(原標題:曹中銘:穩字當頭才是股市的主基調)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