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2017年上半年促投資補短板工作情況及下半年工作重點,表示下半年將推動各地運用多種PPP運作模式,盤活存量資產,形成投資良性循環,多管齊下加大PPP項目推動力度,促進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
對于下半年的工作重點,國家發改委指出,一是深入推進補短板工作。加大統籌協調力度,督促補短板各重點任務牽頭部門結合“十三五”重點專項規劃編制,抓緊推進各領域補短板實施工作,協調各牽頭部門指導各地區抓緊做好省級層面實施工作,加快各領域工程項目建設,加大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補短板力度。
二是進一步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執行進度。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堅持定期調度、年終報賬、竣工銷號,督促項目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做好2018年度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編制工作,進一步研究調整投資結構,更加突出重點,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十三五”規劃的貫徹落實。
三是有效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推動各地運用多種PPP運作模式,盤活存量資產,形成投資良性循環。多管齊下加大PPP項目推動力度,促進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研究出臺進一步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的政策,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加強督查督促力度,推動貫徹落實促進民間投資“26條”等政策措施。
四是著力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制定出臺《企業投資項目監督管理辦法》,修訂出臺《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繼續落實改革要求,推進修法工作,積極穩妥開展試點探索。利用投融資合作對接機制,向金融機構、民營企業推介重點項目。
五是全面推進“十三五”165項重大工程。督促有關方面按照統籌推進“十三五”165項重大工程項目實施工作的有關要求,建立任務清單、細化實施方案、健全協調機制,動態跟蹤督導各工程實施進展。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落實重大工程項目審批、用地、融資等方面的支撐保障舉措。
PPP作為一種政府與市場間尋求合作的模式,圍繞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在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廣泛采用PPP模式,本身就意味著向市場放開的領域越多,越能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以此釋放民間投資活力,同時達到促進達成公共服務供給增加和經濟增速上升的多贏目的。
筆者以為,從此次國家發改委明確的2017年下半年五方面推進PPP發展的工作重點來看,其背后實質就是將更多采用市場的辦法,通過完善投融資環境,以及進一步放開對民間投資加以限制或者尚未放開的投資領域,深入推進PPP模式落地。
從近年來政府推進PPP模式應用,到2017年下半年工作重點的明確,其背后均一致傳遞出這樣的訊息:PPP模式的應用與推進早已杜絕了流于表面,而是要更多讓渡于市場,允許民間投資進入。至少,從下半年有效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的重點內容看,撬動民間投資利好經濟持續趨穩快增,PPP項目必將成為有力抓手。
當然,長遠考慮,確保PPP落地繼而真正讓民間資本與政府利益實現共享,勢必要切實幫助企業擴大融資、降低成本與合理政策補貼,除此之外,還需要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手,將國企改革、行政體制改革、財稅改革、要素價格改革等方面的改革落到實處,減少民間投資的擔憂。(原標題:李海楠:多管齊下推進PPP將利好民資擴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