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自2016年10月阿里巴巴在云棲大會上首次提出之后,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所謂“新零售”,就是電商平臺以消費者為核心,對要素資源進行重新配置的過程,即突破“線上”銷售商品的局限,通過各種資源整合重構,實現線上銷售與線下銷售的有機結合。新零售誕生及其迅猛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新零售涉及對產業鏈和價值鏈重構、要素重構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對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最近阿里巴巴發布的2018財年首季財報顯示,阿里實現營收501.84億元,同比增長56%。作為新零售主陣地的天貓表現更是亮眼,天貓實物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49%。在當前人口紅利消退的情況下,新零售展現出了威力。
首先,它將帶動以新零售為核心的上、下游產業的重新實現自發式、科學性排列組合,也將再次帶動全社會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分配。
目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進入關鍵階段,淘汰落后過剩產能及僵尸企業雖可在制造業端對調整我國產業結構起到較大作用,但目前還存在不少制約瓶頸,比如一些產業資源或工業產品在通過消費環節時還存在“梗阻”現象,不能很好地傳達到企業或消費者手中;且傳統零售業在信息、銷售渠道等方面存在不對稱、不暢通等問題,對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不利影響;而新零售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方式及自身的區塊物流技術和渠道,可將整個社會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和合理流動,可解開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死結”,激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盤棋局。
新零售的特點是跨界融合,既推動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多種技術的融合,還包括多種服務功能的市場融合,使原來實體零售企業向線上延伸,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向線下延伸,通過這種融合對供給側改革能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
其次,新零售可推動我國未來商業流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為一切經濟活動有效融合及創新創業帶來更寬廣的社會發展契機。
新零售可推動互聯網新技術在更大范圍推廣應用及借助網絡新技術更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社會經濟,使國務院提出的“互聯網+”能盡快通過新零售在全社會得到廣泛推廣和利用。因為目前的新零售已完全突破傳統零售的所有發展方式,是市場經濟發展和進化到新的歷史階段的標志,在新零售革命推動之下,有可能創造或復制出更多的商業模式,還有可能催生出更多的新興產業,這正好可有力推進我國“雙創”經濟戰略的全面實施,這不僅會為我國創造出億萬就業崗位,還會為中小微實體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機會,使我國實體經濟在供給側方面獲得重新涅槃和洗牌的機會。尤其,新零售還會在我國經濟提質增效上發揮更大作用,因為新零售可通過便捷、高效的服務推動商業運轉,能大大降低商業經營成本;中長期新零售還會提高我國經濟體系質量和效率,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有效調整。
再次,新零售更是一場新技術革命,它將顛覆傳統的商業零售模式,改變中國社會的創業方式和就業模式,可在勞動力供給配置上起到巨大的社會推動力。例如無人超市的出現,既改變社會對商品銷售的體驗感,也改變著社會對就業的重新理解和定義:它雖會在短期內減少一定就業人數,但它并不是剝奪人的工作權和減少全社會就業崗位,相反它是促進更多就業者的轉型,倒逼勞動者不斷提高自身就業素質,提高對新零售就業形勢沖擊的應對能力。這也就像人們從農耕時代轉到機器時代,從機器時代轉到電子時代,再從電子時代轉到網絡時代一樣,每一次產業革新都會逼迫人們提高就業適應本領。
因而,新零售會推動人們在就業供給上的變化,使整個中國社會在就業選擇和供給上呈現出新的、不斷向上的氣象。(原標題:莫開偉:用新零售模式推動供給側改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