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推進,2016年底以來我國鋼鐵、電解鋁、玻璃、水泥、造船等部分傳統產能過剩行業的產能利用率紛紛觸底或回升。與此同時,制造業投資也呈現企穩跡象。有觀點據此認為制造業的新一輪周期開啟。那么,當前產能利用率等供給面的變化是否意味著制造業產能的趨勢性變化,更重要的是,即使產能出清是否必然意味著制造業投資新周期的開啟,這些都值得仔細探究。
一、產能利用率提高帶來制造業投資回升?
制造業投資在統計上往往被納入終端需求,但從經濟意義來看,它只是中間需求,本質上是由更加終端的需求決定。當終端需求回升時,制造業的既有產能將首先被更加充分的利用,然后才是追加新增投資。供給并不必然產生需求,產能利用率等供給面的變化僅是制造業投資回升的必要條件,終端需求持續擴張才是制造業投資回升的充分條件。
二、終端需求如何拉動制造業投資?
從經濟邏輯來看,制造業生產的產品最終將用于消費、房地產投資以及出口等方面。因此,決定制造業投資的終端需求也主要源于上述三個方面(除此之外,基建投資需求理應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制造業投資,但從統計角度檢驗二者卻呈負相關性,前者對后者的整體走向缺乏指示作用,我們暫時略去基建的影響)。進一步地,我們根據三大需求分拆整個制造業行業。盡管制造業包括的行業眾多,我們確保分拆后的行業能覆蓋制造業投資額的90%以上。當然,不同終端需求所拉動的制造業行業會有所重合,但并不影響我們后續的分析和最終判斷。(原標題:伍戈:制造業回升的源泉:供給還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