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PMI為51.7%,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為今年次高水平。生產、新訂單、價格等均回升,庫存、建筑業訂單等回落。自去年以來,為什么看空經濟的觀點層出不窮,但經濟走勢卻是超預期的韌性強?為什么7月份數據公布后,多翻空的觀點增加,但是8月份數據卻再度回升?為什么近期在宏觀研究員此起彼伏的唱空經濟聲中,產能持續出清、企業盈利大幅改善、股市走出結構性牛市、人民幣匯率走強、長端利率上升?
我們認為,“新周期”,與所有新生事物和機遇的到來一樣,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最后“來不及”。經過六年多市場出清,疊加供給側改革和環保督查,中國經濟正站在新周期的底部和起點上。新周期的核心是:產能周期的第三個階段,產能出清、行業集中度提升、剩者為王、企業盈利改善、銀行不良率下降、資產負債表修復、為新一輪產能擴張蓄積能量。
2010年作者所在的團隊研究提出“增速換擋”,2014年作者提出“新5%比舊8%好”,被誤解為唱空中國經濟。2015年作者判斷“經濟L型”,預判2016-2018年經濟波動筑底,2017年判斷“新周期”,被誤解為對經濟太樂觀。經濟周期和股市牛熊均是人類參與的社會活動,而人性像山岳一樣古老,亙古不變,在絕望中重生,在爭議中上漲。我們將始終追求獨立客觀的研究。在一片爭議中,旗幟鮮明堅定對“新周期”的判斷,市場和時間是檢驗觀點的唯一標準。
微觀世界和經濟結構發生了重要變化,M2、金融杠桿、工業生產、GDP等宏觀數據在反應經濟結構上出現失真,宏觀研究員要多做調研,不要閉門造車。上半年實際GDP增長6.9%,1-7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卻高達21.2%,產能過剩和企業杠桿顯著緩解。
2、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雙雙回升,表明供求雙雙向好。8月生產指數為54.1%,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制造業生產增速有所加快。新訂單指數為53.1%,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制造業市場需求進一步改善。新出口訂單指數50.4%,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但繼續在榮枯線上,表明出口延續復蘇,但人民幣走強可能對出口邊際上有壓力。歐元區、德國、法國8月PMI初值均高于預期。其中,歐元區制造業PMI初值為58.1,為兩個月來最高,高于預期值56.3和前值56.5。德國和法國的8月制造業PMI初值也高于預期,其中法國的還創下了76個月來的新高。(原標題:任澤平評新周期含義:戰略性看多中國股市結構性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