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行業和職業本質上并無貴賤之分,“行行出狀元”永遠耐人尋味又飽含真理。不管在哪一個行業,只要做好了就會出人頭地,這并非虛言。任何一個有追求、有理想的青年,只要耐得住寂寞,即使從事“最低等”的賣早點、包包子和做燒餅的職業,也未必不能將職業變成“掘金”、讓草雞變成鳳凰。
然而,現實中有多少人樂于以“燒餅為業”,走燒餅攤子發家致富的路子,對此,應該打個問號。
做燒餅要凌晨1點半起床,和面、發面、醒面、買菜、進貨、拌餡……到了5:30,又開始生火,搟面,一直到上午10點左右,一時一刻也離不開烤爐,到下午和晚上可以稍事休息,但睡不踏實,還得考慮第二天的經營。這樣的生活狀態,沒有自己的休閑娛樂時間,說是掙的錢不少,但失去的同樣不少,其艱辛和難處比其他行業難百倍。大學生大多憧憬“白領”生活,在街頭“拋頭露面”,同學們怎么看?父母怎樣想?一些青年心理上認同燒餅攤的高收入,行動上卻難走出“燒餅攤”創業的第一步。
市場對辛苦做燒餅的巨額回報,仍難以打破多年來橫亙在人們心上的不同職業的三六九等。這就是殘酷的就業方向現實。
誠然,一些人已經開始轉變陳舊的就業觀念,不再怎樣計較“干什么”,自食其力、光榮致富逐漸成為人們的價值取向,這也是為什么大學生村官、大學生環衛工越來越多的原因,但大學生群體的事業定位仍囿于職業分高低貴賤的傳統糟粕與思維誤區。時下,“年跳槽”“裸辭”和“曬網啃老”者屢見不鮮。有的人受不了辛苦的一線工作,有的人好高騖遠,有的就是“活著玩”,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再加上社會上確實存在快速發財、快速成名的“捷徑”,一些來錢更快的行業誘惑和影響著新生代創業者,讓他們的人生理想愈來愈遠離“燒餅攤”。(原標題:你只羨慕燒餅攤的高收入卻沒看到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