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可見歷史悠久。在我們傳統的認識中,茶具有保健養生功效。然而,被媒體稱為“科學斗士”、“打假斗士”的方舟子,卻稱普洱茶非但不能起到保健作用,反會因為其中的黃曲霉毒素致癌,爆出了一個“驚天內幕”。令不少茶迷陷入惶恐,也令茶葉領域的專家坐不住了,稱其是“不負責任地斷章取義”。云南普洱茶協會欲通過法律途徑為普洱茶正名,為廣大茶農維權,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喝普洱茶到底能防癌還是致癌?云南農業大學教授周紅杰稱,“普洱茶因為檢出有黃曲霉素能致癌?這不是2012年就已經用實驗反駁過的問題嗎?”早在2012年,該校研究團隊就通過模擬發酵實驗表明,在普洱茶的發酵過程中,雖然初期黃曲霉能在茶樣中生長繁殖,但在后期黃曲霉的生長明顯受到抑制,發酵終止時,不產黃曲霉毒素。面對方舟子的說法,云南農大將組織國內多個科研單位的專家,在全國各個普洱茶重點存茶地區倉庫抽樣老茶1萬份,檢驗茶葉中到底有沒有黃曲霉毒素,兩個月后以科學數據說話。
喝普洱茶到底能防癌還是致癌,確需用科學數據來定紛止爭。有關普洱茶致癌的傳聞每過幾年就會出現,比如2007年、2010年、2012年以及今年。如在2010年,廣州市疾病預防中心抽查廣州市場上的70份普洱茶樣品,發現全都能檢測出黃曲霉素。每出現這類紛爭,茶迷惶恐,挺茶派與倒茶派的專家互相“打口水戰”,一方稱“惡意中傷普洱茶”,另一方稱“不能為了顧及茶農的利益就禍害消費者”,讓公眾莫衷一是。
因此,普洱茶協會將起訴方舟子,我們還是樂見二者打這場官司的。這場紛爭除了要用科學數據來定止,也應該通過法律手段力爭畫上一個句號。我們既不能顧及茶農與地方的經濟利益就禍害消費者,也不能“杯弓蛇影”,不負責任地傳播沒有建立在科學實驗基礎上的個人看法,置普洱茶的名譽和600萬茶農的生計于不顧。普洱茶產業是云南省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邊遠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依靠,關系著600萬茶農的生計和一個地方產業的前程。這件事一定要認真對待,依法處理。
必須強調的是,方舟子等打假人士當以事實為依據,以科學實驗為基礎,得出科學結論,再說話也不遲,不能因個別情況而否定整個行業。而對普洱茶協會與茶農來說,也要以有人質疑其致癌為契機,把自己的事做好。(原標題:“普洱茶致癌”紛爭要用科學數據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