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兒童兩只手總是攥著的,眼睛也從來都不看人,這個游戲就是要他們把手張開,讓他們在對戰中有交流。”9月13日,在2017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上,天津奧漫優悅科技有限公司銷售人員韓殿波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不遠處,一個孩子和一個大人正在進行著游戲,占據屏幕兩端不斷快速點擊著屏幕。
韓殿波說,雖然普通孩子也在玩,但他們玩不了多久就膩了,“孤獨癥兒童就可以玩很久,在這個過程中激發他們主動交流的意愿。”在博覽會上,針對孤獨癥、腦癱等精神、智力殘疾的兒童研發的特殊教育產品引發了到場觀眾的興趣,成為展會的一大亮點。
特殊兒童也用“高科技”
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辦,中國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承辦,廣州市保利錦漢展覽有限公司協辦的2017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康復博覽會于9月1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開幕。展會為期3天,吸引了超過5萬人次的專業觀眾前來參觀。記者了解到,博覽會已經舉辦了10年,而本屆規模創歷屆新高,達到20000平方米,匯聚了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家展商參展。
特殊兒童教育是高科技、互聯網技術與康復醫療結合得最為緊密的領域。在本屆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現場,記者也看到不少新鮮的產品。
常州市錢璟康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作的“學齡孤獨癥兒童教育評估系統”,這套提供細分方向來記錄學生日常表現的軟件,加上包括卡片、模型在內的十來件教具,可以輔助教師為不同的孤獨癥兒童提出準確的康復方向,已經在北京、內蒙古、福建等地推廣。
星啟未來公司展出了自主設計的認知、拓展知識、打擊力、專注力、手勢等康復訓練系統。記者體驗了其手勢訓練系統,可在感應板一定范圍內靠移動操作屏幕中的小人,用籃子接住掉下來的糖果,界面設計也十分干凈美觀。銷售人員王坤元告訴記者和另一位參觀者,其單獨一臺設備的售價在20萬元左右,大多提供給學校、醫院和教育機構。參展兩天也獲得了許多關注,一名工作人員直呼“名片都不夠用了”。
2013年成立的天津奧漫優悅公司,其訓練產品以時尚、漂亮的外觀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家長駐足。“我們公司的特點就是智能多媒體設備,從外觀到內置軟件都是在專業團隊指導下生產研發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包括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等院校機構的權威專家學者,一線特殊教育機構等也都在為其產品的技術性提供保障,而外觀也是由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創始人團隊操作完成。“在開發過程中,為實現最好的康復效果,基本上團隊研究出十個軟件里只有兩個可以放進系統中。”兩只小豬的游戲便是小組訓練儀中的一個對抗訓練,除此之外,還有合作訓練,以及在教師指導下的平衡、多感官訓練。
兒童康復市場藍海
上個月底,很多人都曾被“一元購畫”的公益活動刷爆了朋友圈,與此同時,創作這些畫作的孤獨癥患兒也進入了大眾視野。據《中國孤獨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孤獨癥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國家相似,約為1%,孤獨癥患者已超1000萬,0到14歲的兒童患病者達200余萬。該報告還顯示,中國孤獨癥發病率正不斷攀升,患者已超1000萬。
而康復方面也還有缺口。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布的《2016年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除了聾啞、肢體殘疾兒童外,有5.6萬0-6歲智力殘疾兒童、17.5萬7-17歲智力殘疾兒童及成人得到認知及適應訓練、支持性服務,1.8萬0-6歲孤獨癥兒童及1.4萬7-17歲孤獨癥兒童得到溝通及適應訓練、支持性服務。
一年時間內有25萬左右精神及智力殘疾兒童接受精準康復服務,但仍然只覆蓋了少部分的市場。記者在展廳里也見到父母推著患有腦癱的孩子前來尋求治療和幫助的案例。當然,更多的情況下,患兒是在醫院、學校和教育機構進行康復。
日前,教育部、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明確,到2020年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規模顯著擴大,將實現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到2020年,基本實現市(地)和30萬人口以上、殘疾兒童少年較多的縣(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
“國家對殘疾兒童康復越來越重視。”奧漫優悅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對于整體行業而言無疑是利好。目前在我國,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可以獲得免費手術、輔助器具配置和康復訓練等服務,因此這一年齡段的恢復器材,大多數通過官方渠道采購。(原標題:高科技助力特殊兒童康復 十年后或現千億元藍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