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自貿區上市公司排行榜”直觀地檢閱了這樣一種實力。但是,展示這種資本實力,不是我們的目的。
因為,實話說來,這些自貿區的上市公司,大多數都是既有的存在,即它們的誕生,是在自貿區掛牌之前。就拿掛牌最早的上海自貿區來說,69家上市公司中,在自貿區掛牌之后上市的,僅僅10來家而已。其他自貿區就更不用說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資本市場和自貿區的關系,更多地體現在自貿區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比如所謂的自貿區概念股。每一次自貿區掛牌的消息曝出,可能受益的自貿區概念股,就會成為資本市場追捧的對象。最近表現最亮眼的,則是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廈門拉開帷幕,在A股市場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炒作熱潮。難道自貿區的存在,就是為了讓資本市場多了一種可以炒作的概念嗎?不。我們需要更多地看到資本市場對自貿區的意義和價值。
“沙場秋點兵”的目的正在于此,即希望能開啟自貿區在資本市場的新征程,讓資本市場在自貿區建設中發揮更多、更好、更強大的作用。
自貿區作為我國改革的試驗田和開放的最前沿,目的絕不僅僅在于“貿易”二字,也不僅僅在于貿易的便利化。
自貿區的重要使命之一,是要作為一個高端平臺,吸引、集聚全球的各種生產要素資源,其中當然包括資本。資本市場,是集聚資本要素最重要的通道。誰家自貿區的上市公司多,就意味著誰能吸納、集聚最多的資本要素。上海自貿區因此顯示了最雄厚的力量,也推動了自貿區蓬勃的發展。
金融創新,是各個自貿區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一個開放成熟的金融體系,有利于生產要素跨境流動更加便捷,有利于形成更成熟的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機制。通過金融創新,打通國內國際資本市場的通道,自貿區的企業無疑將“近水樓臺先得月”。
在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背景下,很多的自貿區承擔了產業高端化以及發展新經濟的使命。這些產業尤其需要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撐。比如,四川自貿區的成都天府新區片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等。再比如,陜西自貿區三大片區中,總面積達87.76平方公里的中心片區,涵蓋了整個西安乃至陜西發展最快和最成熟的區域,擔負的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任。沒有資本市場的源頭活水,這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各個自貿區都會對企業上市給予大力支持,甚至出臺巨額的補貼政策。比如,廣州南沙自貿片區去年就宣布,片區內的企業如果成功上市,在上市流程的不同階段,累計可獲得區政府獎勵350萬元,加上市政府獎勵300萬元,共計650萬元。
事實上,隨著投資自由化和營商環境的優化,自貿區的新設企業越來越多,它們的成長壯大需要資本市場的支持。比如,廣東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達到16萬余家,但三大片區內A股上市企業不過區區6家,顯得極不匹配。(原標題:中國自貿區沙場秋點兵開啟新征程 應推動更多企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