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新股上市后連續漲停數量減少的現象已經十分常見。隨著IPO常態化不斷推進,供給增加降低了新股的稀缺性,炒作熱情開始降溫,有助于將市場的關注重點引導回上市公司質量本身,在次新股板塊迎來理性市場預期的背景下,新股次新股將不斷呈現分化行情,業績成為衡量估值的主要依據,從而挖掘真正有價值的牛股,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新股上市的漲停板越來越少,“炒新熱”開始降溫,這正是IPO常態化的必然結果。新股申購應該成為一種有風險的投資行為,唯有如此,才能讓一、二級市場的風險與收益相對稱,這樣的市場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均衡市場。
董登新表示,在歐美成熟市場以及我國港股市場,新股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的比例,約為1/3,然而A股新股不敗是世界的唯一,這是極不正常的。IPO定價市場化是A股下一步必須要推行的改革,在實現市場化定價后,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將成正常現象。
“到那時,"新股不敗"將成笑話,一級市場將成為有風險的市場,盲目打新、瘋狂炒新將成歷史。”董登新強調。
市場人士也表示,新股連續漲停數量的驟減,體現出市場對新股的炒作正在逐漸回歸理性。(原標題:破除“新股不敗”神話仍需完善市場化定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