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9日復牌后,珠海某機構買進了983萬股。我當時就提示:“格力有可能舉牌海立”。
上周我根據海立12個交易日大漲25%、20個交易日換手90%,便認為“這顯然是市場預期可能會跟舉牌有關”,“若真想奪取海立控股權,一二級市場結合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即二級市場舉牌,再謀求海立大股東協議轉讓10%股權”。
果然,我的預測被市場驗證。從8月29日的跌停板11.64元開始,到9月19日15.45元最高價,格力連續16天不計成本地大量買進海立股票,本周三海立果然公告舉牌5%。
那么,格力舉牌海立的動機是什么?它對海立的未來的發展有何幫助?對上海國資改革會產生什么影響?格力的舉牌公告和對上交所問詢函的回復如何解讀?
一、對格力舉牌海立公告和答復問詢函的解讀
按照格力周三晚的舉牌公告:“此次增持海立的原因是基于對海立股份未來發展的信心以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同”。且在“未來12個月內,格力電器不排除進一步增持海立股份的可能性。”
根據海立股份周三晚間發布的《權益變動報告書》,格力電器本次權益變動“旨在擴充其產業鏈結構和整合產業優質資源,借助上海國際化地位的人才、信息和創新優勢,由此打造產業鏈更加齊全的國際化企業”。
格力電器市場部部長陳自立透露:“此前海立股份大股東謀求股權轉讓,格力電器也是協議方之一,鑒于后來轉讓終止,只有從二級市場買。”
但是,周五格力在回復上交所問詢函時稱:“由于海立股份股價、控股股東股權轉讓計劃等不確定因素的存在,截至目前格力電器沒有獲取海立股份控股權的計劃”,“由于海立股份股價、控股股東轉讓計劃等不確定因素的存在,截止目前無明確的增持計劃”。并承諾:“未來12個月以內不減持已持有的海立股份股票;未來12個月內,如海立股份控股股東又有新的股權轉讓計劃,格力電器承諾參與新的股權轉讓計劃”。
我對格力答復問詢函的解讀是:
(1)格力僅舉牌5%,必須連舉牌4次才能謀求控股權,所以只能說,“目前沒有獲取控股權的計劃”。但沒有說后市不再舉牌。更沒有說,在海立控股股東有了轉讓計劃后,格里也不謀求控股權。這是格力在目前不得已情況下的表態。
(2)由于海立股份后續股權轉讓計劃不明,若表態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定會導致股價飆升,更難以買到股票,所以格力只能表示:“截止目前無明確的增持計劃”。
(3)格力仍然對海立大股東新的股權轉讓計劃,抱有期待。一旦有,就“承諾將參與股權轉讓”,格力在條件適當時,謀求海立控股權,志在必得的姿態并沒有變。
(4)此事的主導權,一是在海立的大股東電氣集團和實際控制力上海國資委;二是在二級市場股價回落到合適的位置和成交量放大時,格力如何舉動。
(5)格力舉牌海立5%,已成為第三大股東,這是既成事實,具有對海立公司經營業務一定的話語權。
二、格力舉牌海立的動機
格力之所以不計成本地舉牌海立,并希望獲得控股權,從格力企業發展的角度看,也有強烈的動機。
一是看重了海立牌空調壓縮機世界一流的技術和質量水準。海立是上海日立電器公司占有75%股權的控股股東(現已改名為上海海立電氣公司)。其空調壓縮機吸收、消化并改進、發展了日立壓縮機的技術,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占七分之一。
二是看重海立的冰箱壓縮機。海立的冰箱壓縮機同樣是世界一流水平,并且比空調壓縮機的歷史更為悠久(海立股份原名為“冰箱壓縮”)。格力不可能不想到,當其成為國內空調的龍頭老大之后,也完全有條件利用海立的高質量的冰箱壓縮機,爭取達到國內冰箱的龍頭老大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