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13秒的反應時間。
5月14日,川航3U8633起飛前一個多小時,尼泊爾時間的凌晨3點。
69歲的夏伯渝掀開帳篷的簾子,觸目所及,是黑白分明的兩色世界。黑色的是天,白色的是地。
這里海拔8400米的C5臨時營地,距離珠峰峰頂的垂直距離只剩下400米。這里也被稱作是珠穆朗瑪峰的“死亡區域”,因為很多登山者爬到這里時,會因為觸手可及的勝利而失去判斷,在遇到極端狀況時不舍得撤退,而以命相搏。
這是夏伯渝第三次站在“死亡區域”了,他從這里撤退了兩次。
他永遠無法忘記自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用自己的雙腿站在這里。那時他還很年輕,作為足球運動員意外被招入國家登山隊,成為1975年中國第二次登頂珠峰計劃的突擊隊員,幫助中國測繪人員測出珠峰的精確高度。
然而,就在距離頂峰只有248米時,因為遭遇惡劣天氣,團隊下命令撤退。慌亂中,一位隊友不慎丟失了睡袋,夏伯渝沒想太多,把自己的睡袋借給了這位伙伴。
“大家都喊我火神爺,因為我一年四季用冰水洗澡,不怕冷。第二天起來,也沒察覺出什么不對,一直走到山下了,才發現腿都黑了,急忙去醫院就醫。”但為時已晚,26歲的足球運動員夏伯渝,不得不接受截肢的命運,“我恨珠峰,它奪去了我的雙腳。”
裝上假肢的夏伯渝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來適應這雙冰冷的新腿。斷肢和假肢在磨合的過程中給他帶來了日夜不息的肉體痛苦,甚至一度因此罹患淋巴癌。但他的身體里住著運動員的靈魂,不愿放棄。
他保持著每天早上5點起床的習慣。起床后就開始力量的訓練,然后是負重10公斤的沙袋練下蹲,10次,一次150個;引體向上,10個10組;俯臥撐,一次60個,6組;仰臥起坐,一次40個,6組。每隔一天,他就要去攀登一次香山。
“我恨珠峰,但是我又喜歡它,我就是想它。不知怎么的,我就是想它。為了這個目標,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奮斗,目的就是有一天,我會再回來。”
2014年,在告別珠峰40年后,夏伯渝在65歲的高齡,撐著假肢重新站在了珠峰的腳下。
他的運氣總差那么一點,從2014年至2017年,他前后三次朝珠峰發起沖擊時,分別遇到了山難、雪崩,停留在大本營,最后一次,好不容易再次爬到8400米的高度,又遇到了風暴。
“這是我最后一次登珠峰了”——懷抱著這樣念頭的他,也曾想不顧一切沖上去。但當他回頭看到他的隊友——五位年輕的夏爾巴向導時,他還是痛苦地做出了撤退的決定。
“他們的眼睛,都那樣亮晶晶地看著我。他們那么年輕,都是20歲出頭的小伙子。” 夏伯渝講話中氣十足,聲音仿佛一種樂器,洪亮而堅韌,面對鏡頭他也一直是樂呵呵。唯有在講到此處時,他數度泣不成聲,“我怎么可以為了自己的夢想,連累他們呢?”
那天他距離珠峰峰頂,只有不到100米的距離、1小時的路程。那是2017年5月14日。
一年過去,夏伯渝又一次站在C5臨時營地上,仰望著峰頂,準備再一次發起沖刺。
通往夢想的路上總是充滿意外,這次究竟能不能成功,也很難說。
但至少此時此刻,天氣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