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財經最新文章,饑餓記憶,經過打磨,經過體悟,會造就兩個美德:節儉,慈善。
楊國強先生是有饑餓記憶的一代人,四五歲時趕上三年最困難時期,饑餓成為童年最大的陰影,貧窮不可想像。到什么程度呢?“18歲前沒穿過鞋子、沒穿過襪子,23歲時衣服補丁打補丁,根本看不出衣服原來啥顏色。”改革開放改變了這一代人的命運,但貧窮的記憶印跡烙在楊國強、任正非、宗慶后這一代人的身上,財富有時候只是數字。他們對自己近乎苛刻,每天行程以分鐘計算,不可能用名牌服裝名牌包增強自信。
這一代人已經6、70歲,看上去,很多大企業家更像流水線上下來的老職工,非常樸實,很憨厚,目光射向你的時候,會有精光流動。經歷過貧困的人有常識,知道貧困不是好事。10月17日,是中國第五個扶貧日。今年8月,我們出臺重要文件,表示未來3年要使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扶貧舉措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簡單的轉移支付已經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教育扶貧和產業扶貧。越來越多的企業家也更加關注扶貧,尤其是早年經歷貧窮的那撥人。
走出貧困擁有巨大財富的人,通常擁有市場直覺,在管理方面有悟性。擁有巨大財富,又能看透財富的人,絕不會成為守財奴。1997年初,楊國強身家頂多幾百萬,他拿出100萬元,捐資設立“仲明大學生助學金”。
企業家為什么大規模反哺社會?企業家們從各方面大規模的反哺社會,尤其是房企大佬們。從業務上,碧桂園等房企的主營業務不再局限于造房子、賣房子,他們能夠判斷,市場怎么樣,未來發展方向在哪里,積極尋求轉型。2016年8月,碧桂園就提出五年投資千億打造100個科技小鎮,在惠州潼湖、廣州增城、佛山順德等地布局,利用自身優勢,跟高科技行業結合起來,打造科技小鎮,探索新能源、無人駕駛,機器人等高科技產業。印象最深的是,碧桂園招聘的人才里面,有許多都是工程師,碧桂園總部配備的所為人津津樂道的也不限于機器人餐廳。還有碧桂園扶貧的農村做的綠色茶葉,花生。每包茶葉之后,是貧困地區農民熱切的期盼。從社會發展、從稅收、產業轉型各個方面,扶貧已經是企業家們的主動之選,接下來會有大部分企業家跟上。
企業家扶貧、建立產業鏈才能突破黃宗羲定律,扶貧,最怕的是沒有效率,重新返貧,沒有產業的無底洞,金山銀山也填不滿。扶貧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如何“造血”,杜絕返貧,企業家有天然優勢。教育,可能改變一個人和一個家庭的終極命運,是防止返貧的有效手段之一,另一個就是產業扶持。做產業,企業們本色當行。湖南貧困鄉村種蘋果嗎?地理條件不行。貴州貧困山區做高科技產業嗎?人才不夠。岳簏書院的大門口有四個大字,實事求是,就是因地制宜,適合當地的項目,才是好項目。陜西耀州,手工藝編制產業發達,手工藝品好,但當地銷售渠道不暢。碧桂園的相關子公司與沮水桃品專業合作社簽訂了手工藝編制框架協議、手工藝品采購協議,幫這個地區解決銷售痛點,帶動了手工藝編制這個產業發展。
激勵制度必不可少。扶貧送兩頭牛,農民把牛殺了吃肉的事情,不少。農村地區產業化運作,當然缺乏的技術、缺乏資金,更缺乏現代化的公司制度設計,比如如何明確各方權、責、利,如何捆綁利益,風險共擔,以及如何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機制等等。企業家對人性有透徹的了解,他們知道,送點錢解決不了問題。碧桂園在扶貧地區,越是勤勞能干的人收入越高,解決了這個痛點,脫貧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