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扶貧,是農業產業化的過程,需要企業家動手。規律是冷的,愿景是暖的,我們研究經濟增長,研究財富管理,就是希望打破規律,實現總量增長,讓富裕的富過三代,讓貧窮的盡快脫貧。“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這是當年鄧公的話,前半句已經實現,中國企業家正在踐行后半句。
教育扶貧 是擺脫階層固化的開始日本、韓國城市化基本完成,伴隨著工業化的基本完成,更伴隨著12年義務教育制的實施。現在,日本讀大學基本免費。其他國家同樣如此,接受系統教育,才是擺脫階層固化的根本。或許少年時代受的教育少,楊國強一直心懷遺憾;也或許是擺脫貧困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楊國強的慈善從教育開始。在佛山順德,有這樣一所學校——學費全免,學生卻擔心“天上掉餡餅”而不敢前來報到。
2002年,楊國強創辦了國華紀念中學,2002年9月,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在廣東順德北滘鎮的碧江村旁,以“順德一批民營企業家”的身份捐資2.6億元創立了這所學校,同時為紀念其兄長,把學校的名字取名為“國華紀念中學”。這所學校專門從全國范圍內招收城市和農村的貧困學生,并且衣食住行全部免費,還提供上大學、碩士和博士期間的所有費用。在這座學校上,碧桂園累計投入5.5億元,培養了2747名學生。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不是成為大學生,而是通過職業技術培訓,獲得一技之長。看看制造業強國德國,沒有那么多大學生,卻有訓練有素的高素質工人。作為企業家,楊國強當然了解這一點,他創辦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和國良職業培訓學校兩所免費學校,2017年首屆畢業生290名,100%就業。對于統計來說,受教育比例是冷冰冰的數字,但是對于每個家庭來說,意味著命運的改變,可以過上有尊嚴的中產收入階層生活,短短數年,洗腳上田,成為訓練有素的勞動者,這才是擺脫貧困的根本。
這讓我們很自豪。
葉檀財經最新文章,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