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證指數上漲0.40%,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上漲,盤中一度重新逼近3000點。A股市場上漲個股數量合計超過4000只,延續了此前一個交易日的普漲態勢,成交額進一步放大。
對此,銀泰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建華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近期在一系列利好因素的提振下,A股市場有所企穩并向上小幅反彈。陳建華認為,伴隨積極因素的增多,市場轉機有望逐步顯現,后期市場整體機會大于風險。一方面政策面利好因素的累積有望提振投資者信心,增強資金入場意愿。陳建華認為,當前制約A股市場運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投資者信心不足,導致缺乏增量資金入場,隨著政策層面一系列利好因素的疊加,投資者信心有望逐步修復,同時中央財政增發1萬億國債將增強投資者對國內中長期經濟的信心,而近期中美雙方高層的密集接觸也將有利于緩解雙方關系的緊張局面,伴隨以上前期相關不確定性的降低,資金風險偏好亦有所逐步回升。另一方面從估值的角度看,當前滬深300PE(TTM)為11倍,處于過去10年15%分位,接近去年10月份低點時的水平。在國內經濟增長動能增強,上市公司盈利見底回升的背景下,A股市場估值進一步下行的空間有限。
陳建華認為,從投資機會的角度看,短期穩增長背景下的順周期板塊,包括受益于增發國債的基建、行業競爭格局較優的工業金屬等有望跑贏市場,同時隨著三季報陸續披露,業績也將成為重要的市場主線,建議自下而上精選優質個股,把握投資機會。
對于增發1萬億國債,保銀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向證券時報記者分享了其觀點。
張智威認為,這釋放了非常積極的政策信號。從7月24日的政治局會議以來,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和房地產政策變化較大。這些政策幫助宏觀經濟短期內實現了企穩回升。但是當前市場信心依然較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財政政策并沒有出現明顯變化。過去幾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發展速度比較快的國家都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也取到了比較好的成果。當前中國政府提高財政赤字,標志著中國的財政政策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有助于增強投資者對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的預期。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此次增發國債后赤字增加,并轉移支付給地方政府,能夠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也能優化債務結構。增發國債有助于降低地方債務風險,利于緩解經濟基本面,對股市投資者對于基本面的信心也能起到提振作用。
楊德龍認為,外資短期流出有很多原因,包括美聯儲連續11次劇烈加息導致美債收益率持續上升,美元指數也在不斷上行,對人民幣走勢形成壓力,造成人民幣短期貶值,這使得一部分外資為了規避匯率風險,出現了短期流出人民幣資產的現象。另外,一些外資,特別是美資施加的壓力,也可能推動了外資流出。當然,這些都是短期現象。一旦美聯儲加息告一段落,到明年可能進入降息周期,屆時人民幣相對美元應該會有所升值,增加外資的吸引力。另外,如果后續經濟政策能出“大招”,改變當前經濟增長較弱的局面,經濟出現強勁復蘇,也會提振外資對中國優質資產的信心,出現一輪上升走勢。
楊德龍認為,從長期來看,外資對A股市場的流入方向是不變的。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