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旅游板塊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出爐,而機構投資者早已提前布局。
具體來看,長白山、中國中免等公司均發布了三季度業績預告,較去年同期實現了盈利的提升。就二季報情況來看,博時基金、華夏基金、富國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已有部分持倉,劉彥春等知名基金經理旗下產品持有旅游龍頭股。
數據顯示,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國內旅游出游人數和收入均較2019年實現了增長,創下歷史新高。不過,在全國口岸出入境客流、免稅店日均銷售額等方面,市場表現略低于此前預期。整體來看,旅游類消費仍在漸進式復蘇。
三季度預告業績較同期明顯增長
10月9日,長白山發布的2023年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業績實現扭虧,凈利潤約1.47億元至1.57億元,較去年同期凈利潤-2556.14萬元變化為675%到714%。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度預計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192%到214%,較2019年同期增長27.57%到37.04%。
公司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長白山景區接待游客數量與上年同期相比有較大的幅度增長,這是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公司營收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約3.39億元,在做好成本管控的基礎上,實現了盈利能力的提升。10月10日開盤,長白山實現漲停。
中國中免也于10月8日發布了2023年三季報業績快報??靾箫@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08.37億元,同比去年29.14%;實現凈利潤51.99億元,同比去年12.33%。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9.79億元,同比增長27.8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33億元,同比增長93.19%。公司注重可持續性,追求規模和利潤的均衡增長。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持續修復,分別為 28.75% 32.47%、34.27%。
中國中免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近30%,主要原因是公司緊抓年初以來國內旅游市場明顯復蘇及國務院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政策機遇,在繼續深耕海南離島免稅市場的同時,積極推動北京、上海等重點機場出入境門店業務的恢復。
機構投資者積極持倉旅游板塊
就半年報情況來看,長白山和中國中免都受到了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截至二季度末,長白山的重倉機構包括博時基金、華夏基金、富國基金、中信建投基金、金信基金、建信基金等。長白山是吉林省旅游產業的龍頭企業,長白山保護開發區A級納稅企業,主營業務為旅游服務業,業務包括旅游客運、旅行社及溫泉水開發、利用業務,旅游客運是公司目前的核心業務。
隨著三季報業績預告的披露,華福證券研究所認為,客流量增幅疊加成本管控,奠定了全年業績高增長的基礎,看好長白山項目建設和交通改善不斷釋能,推動客流承接力和吸引力提升,酒店業務成長為第二主業。華福證券研究所表示,三季度的旺季客流量增幅或帶動客運主業和酒店業務上漲,改善盈利能力。
截至二季度末,中國中免的重倉機構包括景順長城基金、華夏基金、中國人壽保險、興證全球基金、華安基金、富國基金等,重倉的知名基金經理包括景順長城基金的劉彥春、華夏基金的季新星、華安基金的許之彥、富國基金的朱少醒、王園園等。以劉彥春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為例,中國中免位列該基金的第六大重倉股。
中國中免主要從事旅行社業務和免稅業務。旅行社業務主要包括入境游、出境游、國內游等;免稅業務主要包括煙酒、香化等。此外,公司還從事旅游綜合項目開發業務。
隨著三季報業績預告的披露,野村東方國際證券認為,長期來看,我國離島與市內免稅仍有廣闊發展空間,看好公司作為免稅業龍頭充分把握海南自貿港發展機遇,持續鞏固品牌資源、門店區位及供應鏈規模的優勢。
旅游消費仍處于漸進復蘇
數據顯示,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國內旅游出游人數達8.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較2019年增長4.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534.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9.5%,較2019年增長1.5%。
不過,旅游類ETF卻表現疲軟。10月9日,兩只旅游ETF的日跌幅分別為4.73%、4.89%;10月10日,兩只旅游ETF的日跌幅分別為0.25%和0.13%。旅游ETF的重倉股包括中國中免、宋城演藝、上海機場、錦江酒店、中國東航、南方航空、首旅酒店、中國國航、春秋航空、中青旅等,包含航空、機場、酒店、餐飲、演藝等業態,能夠較全面地反映旅游市場的情況。
低迷的市場表現或與此前對板塊恢復情況的預期較高有關。國信證券研究所表示,假期8天,國內游客流和收入按可比口徑各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4%/102%,創歷史新高,但略低于文旅部此前9月底預測;全國口岸出入境客流恢復85%,也略低于國家移民管理局此前9月底預測(90%)。
免稅方面,海南離島免稅相對平穩,假期天銷售金額13.3億元(海關口徑),比2022年同期增長117%。然而,海南離島免稅的日均銷售額約1.7億元,較今年五一下降5.9%;客單價7824元,較今年五一下降3.4%。國信證券研究所認為,整體來看,消費仍然處于漸進復蘇,且四季度國內多數區域系旅游淡季,出行鏈整體貝塔趨勢仍待跟蹤。
光大證券研究所認為,由于旅游消費持續恢復,但免稅消費意愿仍待提振,導致中國中免表現承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2023年“五一”假期,全國人均旅游消費恢復至2019年的84.5%,但同年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全國人均旅游消費恢復至2019年的97.5%,說明居民旅游消費意愿正逐步爬坡修復。但相對而言,免稅消費,尤其是離島免稅的消費意愿仍相對較弱。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