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去年杭州G20峰會后,數字普惠金融概念的興起,讓人們開始暢想:區塊鏈技術是否會觸發普惠金融的革命?就職于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張光源,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劉相波給出了答案。
一直以來,如何以更低廉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為更廣泛的群體提供平等有效的金融服務,是發展普惠金融的根本宗旨。區塊鏈技術的特質似乎能較好與普惠金融發展需求相吻合。事實上,展望未來,應該樂觀地看到區塊鏈技術將會給發展普惠金融帶來的巨大革新。
第一是解決信任問題。制約普惠金融發展一個關鍵因素是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以商業貸款為例,一方面是小微企業和低收入人群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質押物或交易信息,金融機構難以甄別還款來源而將其置于金融服務門檻之外;另一方面是現有技術條件下,金融機構難以監控貸款流向,無法對貸款項目進行動態的風險評估。區塊鏈技術可以提供一套全民共享的分布式記賬簿,將完整記錄個人、企業日常交易數據等信息,大大提高了透明度。進一步而言,通過共識協議和可編程的智能合約形式,將原本更多依賴個人信用實現的商業條款(例如貸款合約中約定的資金用途)直接以數字密碼形式進行自動執行,這實質上是利用技術維護了契約精神,健全了全社會的信用機制。
第二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制約普惠金融發展另一個瓶頸是交易成本過高和交易效率低下。盡管借助現有的互聯網技術,金融服務得以逐步延伸至偏遠地區或低收入人群,但離實現“平等有效”的目標還有差距。以近年來國際上非常關注的跨境僑匯服務為例, SWIFT為代表的高額“電訊費”和動輒24個小時以上的延時問題,無疑大大限制了普惠金融理念的推廣,世界銀行就曾指出“如果匯款的手續費降低5個百分點,那么發展中國家每年將節省超過160億美元” 。究其原因,主要是現有的跨境轉賬體系中間代理層級過多、基礎設施成本較高以及信息不透明等。區塊鏈作為一種全新的數字支付系統,其去中心化、基于密鑰的貨幣交易模式,有助于客戶實現無需中間權威仲裁的點對點交互,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匯款的速度,這無疑將徹底改變現有格局。
第三是奠定分享經濟基礎,構建智能普惠金融生態環境。我們都知道,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不僅限于金融領域,在物聯網、供應鏈及諸多非金融行業同樣有著巨大潛力。如果說普惠金融是一張覆蓋更廣泛群體的網絡,那么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有可能將這張網張得更大、織得更密,連接其他行業的網絡,形成人與人、物與人、人與物的大聯通和大共享,最終構建一個智能普惠金融生態環境。未來的某一天,任何個體(包括中小企業)的身份識別、生產經營和社會互動等信息都將被區塊鏈中的各節點準確記錄,各種資源將借助區塊鏈得以有效配置,真正的普惠金融就有可能得以實現。
當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味地談展望,給人多少有些不著邊際的感覺,畢竟逐利的資本既要“贏在未來”,更需“活在當下”。因此從現階段來看,更應聚焦區塊鏈技術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的“落地”問題。
首先要正視當前區塊鏈技術自身的局限。目前唯一一個公認的較為成功的區塊鏈項目就是比特幣,但比特幣價值并不穩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區塊鏈技術發展的疑慮。筆者認為,高層次的普惠金融服務網絡至少在海量數字存儲、高頻數據處理、節點間容納能力均衡三個方面對技術本身提出很高的要求,而現有區塊鏈技術的完全“去中心化”結構只適用于比特幣這類流量很低、每秒幾筆的交易,技術與場景應用結合的鴻溝一時還難以逾越。此外,區塊鏈技術往往被認為計算機極客群體的產物,技術中性潛在的負效應溢出也是容易發生的,造成技術運用過程中的風險問題爆發。
其次要考慮現有普惠金融服務體系與區塊鏈技術融合的難度。如果說區塊鏈技術對普惠金融發展是顛覆性的,那么有一個問題是不容回避的,即是不是要把現有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特別是金融基礎設施、服務方式和監管手段全部推倒從來——這個替換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一方面,現在還難以準確量化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潛在經濟效益,如果只是一張不可名狀的“大餅”,恐怕鮮有人會“ALL IN”;另一方面,即使區塊鏈技術在今后大范圍應用,也不會“一夜建成羅馬”,必然會和傳統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共存一段時間,那么在此期間資源配置能力會不會因為兩張“網”融合的問題出現倒退,這也是必須要考慮的。
最后要探索金融機構、監管者等各方在區塊鏈技術 “落地”過程中的角色作用。毋庸置疑,新的技術需要全社會的共同認可才能走向成熟。金融機構(包括新興金融科技企業)作為普惠金融的供給端,要防止區塊鏈技術與真實金融服務場景的脫節,可以先從個別試點入手,不盲目“貪大求全”。監管者既要鼓勵創新,更要把握風險,特別是區塊鏈技術對傳統商業模式(例如小額信貸)的沖擊,要做好風險防范,從行業標準、法規制度上確保和新技術應用實現對接。與此同時,監管者還應加強新興領域的金融消費教育,提高民眾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服務的認知素養。
2015年底,國務院出臺《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10年)》,將“改善普惠金融發展環境,促進金融資源均衡分布”提升至一個全新的高度。尚處于起步階段的區塊鏈技術,可能形成新的技術優勢,助力中國普惠金融事業,乃至整個金融服務領域“換道超車”——到那一刻,也許再用“顛覆性”來形容就是實至名歸了。(原標題:評論:區塊鏈技術能否觸發普惠金融革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