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股票向來都是「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順著潮流去炒股票,除非市場氣氛突然大轉向,否則很難出現大敗。而如果要在「當頭起」中獲得最大的利潤,恐怕就是要從股價仍然處于低位時買入,說到這種炒法,當然不得不提創業板轉主板這種炒股方式。
香港素有「轉板」這項財技,創業板設立的原意,是因應當時科網股熱潮,很多初創公司還未錄得盈利,卻有集資需要而設立。所以當這些公司業績上軌道,財務狀況符合主板的條件后,公司可以選擇申請轉主板,正式成為香港主板的上市公司。
香港轉主板的盈利要求:
在投資細價股的角度而言,轉主板對大股東而言的好處主要有兩個,第一個當然是殼價。現時香港創業板殼價僅3.5億元,有走向4億元的勢趨,但主板殼價卻價值6.5億元,某些情況甚至可以達7億元。只要公司成功轉主板,對股東以至潛在買家而言,上市公司的估值就增加2億元。2億元的價值,對于很多傳統商人而言,很可能已經是他們十年賺的錢,所以對他們而言可說是相當吸引。
第二個原因當然是因為名氣,這裡說的名氣,不單只是公司的知名度,更加是在投資者間的知名度。姚氏經常從朋友的口中聽到,對香港創業板會有敬而遠之的感覺。所以只要成功轉主板,無疑能夠大大增加,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加股份的流通性。
近兩年平均而言,香港每年有約20隻創業板公司成功轉主板。而20隻轉主板的股票中,就至少有一隻會在轉主板后,短期內宣布易手。這些股票在賣殼后亦都會再出現炒作,所以如果能夠成功捕捉這些升幅,每年單單是買一隻股票,就已經可以獲得跑贏大市,甚至倍數的升幅。
而從近期市況而言,姚氏留意到有很多股票,都符合轉主板的資格,例如易還財務(8079)。從其過去三年的業績來看,只要2017年1月至3月的業績符合預期,那麼即將公布的全年業績,已經可以證明股份符合轉主板條件。
與之相似的是應力控股(8141),從走勢而言,應力控股可以說是相當對板,業績亦都同樣。只要能夠保持2016年的營運表現,集團要轉主板相信不是問題,而且有立基工程(8369)走在前面的例子,更加令姚氏確信了股份轉主板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