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章馨),小米( 1810-HK )公開招股于6月28日中午截止,共獲約11萬人認購,超額認購逾8倍,凍資約港幣 230億元。小米在香港的IPO發行價最終定在每股港幣 17元,為小米承銷商此前給出的港幣 17-22元招股價區間的下限。為何小米選擇下限定價?
〈預留獲利空間、降低破發概率〉
寰盈證券首席策略師趙璞對《澎湃新聞》分析,小米選擇港幣 17元下限定價,這說明小米對于自己的估值較為保守。意味著小米愿意為投資者預留較大的獲利空間,同時也降低了「破發」(上市后股價跌破發行價)的概率。
趙璞說,考慮到一般認購資金中都有不少杠桿資金,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如果本次小米執意要上限定價,一旦開盤破發,對投資者影響會很大,承銷商也未必愿意。
趙璞認為,雖然超額認購逾8倍,但機構投資者的認購價格普遍位于區間中下,甚至有機構給出港幣 18元的封頂價格。箇中原因,或有市場擔心老股東和員工大舉拋售老股套現,讓公開市場做接盤考量。
〈Hibor 創10 年最高,流動性緊俏〉
此外,宏觀環境的變化也不容忽視。趙璞表示,上半年美元走強、美國聯準會(Fed)持續升息,香港的流動性不斷收緊,6月港銀同業拆款利率(Hibor)已創下10年最高點;同時2018年上半香港IPO數量居全球首位,募資超過港幣 500億元,進一步收緊流動性,影響小米的估值和認購價格。
香港券商人士表示,港股IPO價格由承銷商和發行人根據認購況確定,承銷商會給出估值區間,港幣 17-22元對應的就是小米5 39億至697億美元估值的價格,此估值區間離最初的估值相去甚遠。
此前,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銀行、中信里昂證券、瑞信等多家機構普遍給出800億至940億美元的估值。
但就目前539億至697億美元的估值,市場依然覺得貴。交銀國際研究部主管洪灝說,小米的獲利模式尚未被證明,估值已經超過國際上頂尖的高科技公司,包括蘋果、特斯拉等。他認為「小米還是在講故事,但讓投資人買單是另一回事。」
〈本益比39.6 倍〉
與A 股不同,在香港IPO 的公司沒有最高23 倍本益比(PE) 的限制,全由市場來自由定價。
招股書顯示,小米此次在香港首次公開招股計畫發售21.8億股股份,其中65%屬新股,35%為舊股。小米計畫于7月9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若按港幣 17元的價格,意味著小米將募集到47億美元 (約合港幣 370.6億元),2018年預測本益比為39.6倍,2019年預測本益比為22.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