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盡管蘋果估值有所下滑,但該股仍一直是項極好的投資,因為該公司利潤在過去17年里增長了49倍,所以即便市盈率出現(xiàn)下滑,但該股股價仍可以大幅上漲。
但對市場多頭來說不幸的是,今年并沒有出現(xiàn)公司利潤增長并向其估值靠攏的情況,甚至沒有出現(xiàn)預期利潤增速快到足以令其實際利潤水平可能快速上升的情況。實際情況正好相反,至少對于標準普爾500指數(shù)成分股來說情況如此。
在FactSet擁有可比估計數(shù)據(jù)的490家公司中,只有78家公司今年實現(xiàn)了利潤水平向估值靠攏的情況,即在利潤增長的同時股價漲速放緩。而多達70家公司的估值以股東不愿看到的方式出現(xiàn)了下滑,即在利潤估值上升時股價下跌。
這種結果令人擔憂。即使預估的未來12個月的利潤上升,但市場上漲更多,推動標準普爾500指數(shù)的預期市盈率從17.2升至18。投資者的樂觀情緒被不斷強化,這意味著未來需要甚至更大的利潤上升幅度來避免出現(xiàn)令人失望的情形。
結果是,很多估值指標都釋放出警訊。高盛(Goldman Sachs)策略師Peter Oppenheimer估算,當以市凈率、預期市盈率、公司總市值與銷售的比值、公司總市值與營運利潤的比值,以及市盈率與增長的比值來衡量,處于中間的股票是歷史上估值排名前1%-3%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