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市值加權,自互聯網泡沫破滅以來,只出現一次預期市盈率更高的情況;20世紀70年代才有預期市盈率。不過耶魯大學(Yale)教授Robert Shiller編制的歷史上的周期調整市盈率只在1929年以及互聯網泡沫破滅時出現更高的情況。
降低估值仍是可以實現的。當前全球經濟更強勁、美元下跌以及低利率可能意味著,即使股價再上漲一些,利潤的加速增長仍足以壓低估值。
但這與利潤上升為今年股市上漲提供支持的說法不同。
看看科技和電信這兩個板塊。科技公司公布利潤大幅增長,分析師也上調了這些公司的盈利預測,且上調幅度超過其他任何板塊;電信公司則深陷價格戰,而這也是今年唯一遭分析師下調盈利預測的板塊。
表面上看,這解釋了為什么科技板塊2017年迄今表現最佳,而電信板塊的表現則排在倒數第二,僅好于能源板塊。但投資者不僅預計科技公司的利潤將會上升,還把預期市盈率又推高了10%。也就是說,投資者認為科技公司的利潤不僅會增長,且是加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