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兒夭折的APP
musical.ly差點兒夭折。
2015年,陽陸育做musical.ly的想法已經形成,但還沒拿到新的融資,他此前靠著個人關系從一個美籍華人那兒找來的150萬人民幣已所剩無幾。團隊一共5個人,用了幾個月才把這個最新的短視頻項目做出來,然后簡單地掛在了網上,沒做推廣——并不是對自己的產品自信爆棚,而是沒錢了。
在一個失敗的在線教育項目上嘗試了近一年后,他們迫切想知道,新項目會收到怎樣的市場反饋。這款產品在中美等地同時上線。據《福布斯》2016年6月對另一創始人朱駿的采訪,musical.ly的靈感之一來自他一次出差的經歷,在搭乘從舊金山前往山景城的火車時,看到一群小孩兒有的在聽歌,有的在給視頻加音樂,于是設想,能不能做一個新項目,把兩件事聯系到一起?
之后還有很多產品邏輯上的思考。最終出來的mvp(最小化可行產品)只有兩個功能:拍15秒的對嘴型音樂短視頻,給開發團隊寫郵件。產品于2014年7月上線。
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這個軟件在美國市場有人下載。“后來知道是有幾個德州的小孩子發現了這個軟件,可能在玩。前一兩個月每天都有400-500的下載量。”陽陸育說。同時他們還收到了一些用戶來信,“記得早期有個女孩子寫信告訴我們,說為什么沒有她最喜歡的那些歌。”發布后的兩個月里,他們共收到了約200封用戶的來信。
不管如何,用戶有反饋,事實告訴他們,這次成了。此前他們在鼓搗那個教育APP時,一年多也收不到50封郵件。
陽陸育現在有點反感別人一遍遍地問他,為什么會做一個美國年輕人用的社交軟件——他不知該如何作答。在他看來,與其說是他們選擇了美國市場,不如說是美國市場選擇了他們。
當時的情況是,團隊人少,中國市場沒反應,美國小孩在玩,他們決定All-in美國市場。
下一步就是融資。
讓我們回到幾年前。5個在上海五角場附近創業的年輕人,坐在一家孵化器里,聲稱他們有了一個idea,要給美國的青少年做娛樂社交軟件,投資人聽到會是什么反應?
所有人都拒絕了他們。“我后來想,投資人拒絕我們,是對的。本來這個事就不可能。”回憶往事,陽陸育表現出客觀看待的態度,但當時的他,極受打擊。
投資人認為,這種項目沒有成功經驗,即使華為等公司出海成功,也是做技術,或是像陽陸育前東家eBao(易保)一樣,賣軟件給外國人。給美國小孩兒做社交軟件,引領他們的時尚潮流?這事無先例。
“我記得最后一個投資人是這么說的,你舉一個中國人在美國做社交成功的例子,我就打錢你。”陽陸育對創業家&i黑馬說,這已經是他拜訪的第20個投資人了。
他承認那時開始懷疑自己。“你已經見了足夠多了,20個,如果前面那幾個是錯的,不可能后面幾個也是錯的。”
他決定不再見投資人了。氣憤與急躁之下,他在小區里倒車用力過猛,撞碎了后面車的玻璃,賠了人家5000塊錢。
陽陸育說這是musical.ly危在旦夕的時刻。“假設拐點晚來一個月,可能我們也已經放棄或者轉型了。”畢竟,此時已經兩個月都發不出工資了。
唯一的希望是獵豹傅盛的錢。
陽陸育在2014年底參加了一次傅盛戰隊的活動,進了半決賽,但很不幸,在決賽中被刷下來了。由于當時獵豹一位投資經理想促成這樁投資,所以事后還有些聯系。
但幾乎是基于同樣的原因,投資遲遲未敲定。“3、4月份我們快起(下載)量的時候,他們還在猶豫。”陽陸育向創業家&i黑馬回憶。
他決定“嚇唬”一下他們。辦法是,拿著每天都在不斷增長的數據告訴他們,musical.ly快要爆發了,再不投就沒機會了。
這次試探讓獵豹終于下了決心,投了500萬元的A輪。這筆錢救了music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