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資本市場股價的下跌,也形成了負反饋,迫使上市公司開始思考自己的擴張是否得當,進而調整策略”,北京理工大學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冀說。
與去年底相比,走牛的科技類中概股今年紛紛遇“劫”。截至10月21日,阿里、騰訊、京東、網易、百度年內市值分別縮水10.5%、26.28%、40.08%、35.29%、12.26%;而剛剛登陸海外市場的美團、小米、拼多多、愛奇藝,也都難逃破發命運。
張永冀認為,股價上漲會讓上市公司誤認為自己過去策略是正確的,股價下跌正好相反。
以估值跌破3萬億的騰訊為例,在今年9月,騰訊就進行了一次架構調整,成立了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取消了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網絡媒體事業群(OMG)、社交網絡事業群(SNG),這三個事業群的業務被完全拆分進新成立的PCG和CSIG。
“很多互聯網公司在進行階段性調整,公司業務重新定位,人力安排會更為敏感。”張永冀說。
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