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美團等36家互聯網企業,在北京簽訂了《2018中國互聯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倡議》。
美團如何打通數字經濟的鏈條?
過去,許多互聯網新興產業經歷了混亂無序的野蠻生長過程,也難免被人們帶著有色眼光看待。但是實際上,這是先破后立的必然過程。
帶著偏見,難免管中窺豹。任何新興行業都會經歷一個野蠻生長的時期,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我們當然不該縱容這樣的現象,但是,一點寬容的態度,或許能讓那些愿意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更有信心。
撐起家庭的經濟支柱
互聯網企業能夠創造的工作崗位不可小覷,例如Google剛擴大了在紐約市的辦公場所,未來至少要在紐約再創造7000個工作崗位。而亞馬遜公司為了建第二總部,便就238個地區的申請,進行了一年多的公開選址競賽——那都是因為,只要這家公司落地,就起碼能創造25000個工作崗位。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國產互聯網企業,近期已經在武漢開工的小米總部,是以萬人規模來規劃的。至于阿里巴巴,據2016年統計,阿里電商生態已經為數百萬大學生和年輕人提供了創業及就業機會。
互聯網新興企業的誕生,給了不同類型的人群不同機會。
來自黑龍江七臺河市勃利縣恒太村的王喜發今年40歲,他15歲學廚,學成后農忙時在家務農,閑時在哈爾濱的小飯館打工當廚師。2016年4月,他為了讓妻兒過上更好的生活,毅然加入美團外賣,在深圳香蜜湖地區送餐。他工作勤勉,每天從早上7點工作到晚上12點,現在已經在哈爾濱為家人購買了房子。
2017年,中國外賣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自創立以來,美團外賣已經創造了約五百萬個配送騎手的就業機會。據統計,目前美團外賣就約有超過53.1萬“送餐小哥”,其中31%是下崗工人再就業,10%來自貧困地區,93%的人異地就業,80%的人年齡超過26歲,50%的人已婚已育,而這些騎手大多是其家庭的經濟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