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的焦點都集中在5月25日OPEC會議的風口時,本文希望重申一個經常被投資者忽略,但是對當前全球原油供求平衡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海洋原油產量情況,要知道,海洋原油產量可是接近全球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海洋原油在2010年開始到2014年的高油價時期的處于一個明顯的產量衰減狀態,而在2015年開始至今的低油價時期,其產量則出現了明顯地增長。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主要是由于海洋原油的長周期大資金性質所導致,在高油價時期上馬的長周期項目在進入低油價時期開始逐步完工投產,而目前全球范圍內的海洋原油產量增長主要來自北海(NorthSea)以及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GOM)的海洋原油項目逐漸投產形成的爆發式產量增長。
在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根據其統計,從2000年到2013年,北海的油氣產量按桶當量(BOE)計算的話,從1000萬桶當量/日跌至2013年的約600萬桶當量/日;于此同時,美國墨西哥灣的油氣產量則從約400萬桶當量/日跌至2013年的約200萬桶當量/日。
不過,從2014年起,不論是北海還是墨西哥灣的油氣產量都出現爆發式增長,從2014年到2017年兩個產區的海洋油氣產量增量接近150萬桶當量/日。但是需要強調的是,這部分的產量增量來源的本質是由海洋原油項目周期性特點所導致,當前產量并不對于當前油價,一般來說,對于此類海洋原油項目,從資金進場到形成產量,有至少3年以上的周期。
另外,從上圖還可以看出,隨著低油價時期針對海洋原油長周期項目投資的大幅下降,全球海洋原油產量預計在2017-2018年出現峰值增量,此后從2019年起則開始出現單向產量衰減(上圖棕色區域)。于此同時,在低油價時期新增的資本投資規模過小,使得新增產量無法彌補存續項目的產量衰減速度,將形成海洋原油總體產量的衰減。
對此,我們將繼續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