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北京時間周四(6月15日)凌晨兩點,美聯儲如期宣布加息25個基點并公布了明確的縮表細節。美聯儲決議宣布之后,金融市場瞬間“變臉”。
盡管OPEC帶頭減產以提振油價,但油市仍然供過于求,促使貿易商把更多原油存儲在東南亞海域的老舊超級油輪之中。近期,美元強勢回歸則成了油價下跌的重要“幫兇”。
低迷了多日的美元指數,在美聯儲公布利率決議之后一路高歌猛進,從96.428點升到最高97.117點。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美元指數報收97.153點。與此同時,美元走強也降低了以美元計價的石油的投資吸引力,美聯儲加息當日國際油價下跌近3%。
自2015年12月啟動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加息后,美聯儲曾于2016年12月和今年3月再次加息,由此進入緩慢的貨幣政策正常化軌道。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耶倫日前在記者會上的表述稱,此次加息反映了“經濟已經取得的進展”。耶倫表示,今年早些時候經濟增長似乎已經反彈,“我們繼續認為未來幾年經濟將以溫和速度擴張。”
美聯儲在此次會議之后發布的季度經濟預測中指出,今年美國經濟預計增長2.2%,高于3月份預測的2.1%。此外,到今年年底,美國失業率預計為4.3%,低于3月份預測的4.5%。
業內人士指出,美聯儲顯然已經看到美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都在復蘇之中,雖然增速不是很快,但已好于之前。同時,全球環境也有所改善,并未出現外界一直擔心的國際資本大量流入美國的狀況。歷史上,只要美聯儲加息,美元指數往往就會升到110,甚至更高。但是這次,美國提前做了功課,那就是在加息之前先將美元指數壓低。這樣,即使美聯儲升息,美元指數反彈,也在100點左右,不會隨之產生資本流入美國過熱、大宗商品價格大跌等情況。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相對于傳統貨幣政策加息,更值得關注的是美聯儲非傳統貨幣政策,即美聯儲的“縮表”計劃開始提上日程。
盡管靴子落地,但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來,美元指數總體表現上佳,而以銅、原油等為代表的主要大宗商品也出現了較大漲幅,美元指數與大宗商品出現同漲同跌的局面,這與近年來市場流行的美元指數與大宗商品價格的“蹺蹺板”走勢完全不同。
一些分析師表示,從邏輯上來看,美國經濟出現回暖,并進入加息周期,美元資產受到青睞,資金進入美國,導致美元指數走強,與此同時總需求回升,拉動工業品需求,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并形成美元指數與大宗商品價格共同上漲的局面。
另外,一些機構警告,如果OPEC并未進行進一步減產,那么原油價格將很有可能回落至30美元/桶。主要問題是,當前市場上的石油仍然面臨供大于求的矛盾。
(原標題:最新國際油價走勢:美元強勢回歸成油價下跌的重要"幫兇")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