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目前整個教育行業,往粗了說,可分為傳統線下教育及線上互聯網教育;往細了說,從產品和服務特性來看可以分為工具平臺、流量平臺、題庫、在線外教、在線評測、單詞/口語學習、課程表及終端工具等類別,若按照教育的內容分類,分為K 12、兒童早教、語言、興趣類、職業教育、出國留學等。無論是何種類別,阿里前CEO衛哲說:“教育在本質上也是一種消費品。” 這當然包括以上所有形式的教育。
沒錯,這些都是消費品,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教育培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教育培訓產業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未來總需求將達到1.8萬億元;又有數據顯示,三年內中國教育培訓市場規模將達7000億元,其中互聯網化市場規模接近4000億元。面對這極具潛力的市場,投資者和創業者自然也紛紛按捺不住,屢創新高的融資額就是最好證明。2016年中國教育行業共獲得106億元融資,分布于167個案例。和2015年一樣,中國2016年教育融資總金額和案例數都超過了美國(10.3億美元及138個案例),在全球屬于獲得最多教育融資的國家。據《2015在線教育用戶行為研究報告》顯示,在地域分布上,一線城市依然是消費主力,但三四線城市對在線教育的消費能力增長迅速。
從上圖我們可以發現,近年關于教育行業的融資事件主要集中在K12領域,在這個領域里有很多成長快速的公司,如VIPKID、51Talk、vipabc、噠噠英語及三巨頭:新東方、好未來、拓維信息等。但筆者認為,資本集中有其利也有其害,利為迅速教育并擴大所屬領域市場,害為競爭加劇嬌喘不息難以形成行業壁壘,資本退卻后只剩平臺裸泳的案例不是沒有。因此筆者的結論是,更多的機會集中在圖中下面部分,如出國留學及興趣教育,雖然小眾,但高端的消費群體都集中在那里,養活一大批企業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