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視頻行業的轉折之年,以PPS、PPTV為代表的二線視頻網站,受制于資金實力而在競爭中占下風,趁著自身還有一定價值,急忙尋找靠山,被迫以出售收場。前者被愛奇藝收購,后者與買家接觸過程一波三折,先是與搜狐視頻鬧出緋聞,又與蘇寧洽談,經過幾番利益拉鋸,最終被蘇寧和弘毅投資拿下。
2013年10月,蘇寧宣布聯合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共同入股PPTV。其中,蘇寧出資2.5億美元,持股44%成為PPTV第一大股東。弘毅資本出資1.7億美元持股30%。接下來的一幕再熟悉不過,PPTV易主引發高層人事變動,創始人兼CEO陶闖等多名高管陸續離職,“聯想系”呂巖出任PPTV CEO,高管也換成清一色的“聯想系”。
不過,“聯想系”治下的PPTV市場表現并未見起色,不到1年,即2014年11月,大股東“蘇寧系”開始接手PPTV,蘇寧副總裁范志軍出任第三任CEO。彼時,盡管蘇寧正加速轉型互聯網,但仍存在傳統行業根深蒂固的理念,不可避免與互聯網出身的PPTV起沖突,最典型的莫過于對虧損容忍度不同。
眾所周知,居高不下的版權是視頻行業一大支出,而品牌廣告收入不足以支撐高昂的版權投入,因此絕大多數視頻玩家常年虧損,酷6、六間房等創業者根本玩不轉,搜狐視頻、PPTV勉強與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過招。當然,視頻行業燒錢不是燒傻錢,而是長期價值投入,對虧損容忍度相對更高。
反觀傳統零售業出身的蘇寧,則是靠銷售一件件商品,從中賺取差價,利潤來之不易,加上其上市公司背景,因此其對虧損容忍度較低,更理解不了互聯網企業用虧損來換發展空間。理念差異導致PPTV在蘇寧內部地位極其尷尬,2014年蘇寧虧損14.58億元,其中PPTV虧損高達4.85億元,使蘇寧壓力山大。
2015年,PPTV虧損程度超出蘇寧承受范圍,不得不在年底將PPTV 68.08%的股權全部轉讓給蘇寧文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境外子公司,獲得25.88億元轉讓價款。此次交易完成后,蘇寧不僅成功甩掉包袱,而且為公司增加13.51億元凈利潤。
當時,范志軍以PPTV分拆為契機,向員工畫了一張“未來在國內獨立上市”的大餅。PPTV深耕視頻行業常年虧損,而轉型文化O2O平臺也處于早期投入階段,短期內PPTV扭虧為盈幾無可能。更為尷尬的是,PPTV在月活設備數、月使用時長等關鍵指標的表現乏善可陳。
艾瑞報告顯示,2016年12月,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月活躍設備數位居行業前三,PPTV跌出前10;三巨頭月使用時長仍是行業三甲,分別為55.79、36.33、32.53億小時,PPTV以2.38億小時勉強留在行業前10,不過比2016年1月下滑24.33%,彼時PPTV排名第七。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PPTV如此難看的數據,完全不具備上市資質,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其業績未必能得到有效改善,不下滑已屬萬幸。回過頭看,上市不過是當時范志軍用來安撫員工的手(幌)段(子)而已,聽聽就好切勿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