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本人還評論稱,“大家好,我是陳亮,今天《胡潤百富榜》說我有 34 個億,我趕緊找他們去要。他們說我支付寶里的花唄都還沒還清,不肯把錢給我。”
阿里另外一位高管韓歆毅(螞蟻金服副總裁)也在文章下方留言表示“我絕壁沒有 140 個億,我只有 140 斤。”
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也在微博對此事進行了吐槽。彭蕾表示要“心疼兄弟們三秒”,并調侃稱榜單一出他們回家跟老婆都沒法交代了。她還表達了對胡潤百富榜的質疑,稱“這富豪榜還是抽風榜啊?轉發超500可以舉報嗎?還400億,咋不4000億啊?”
胡潤百富榜為何如此受人關注?胡潤,這位外國人,又是如何在中國異軍突起的呢?
胡潤,1970年于盧森堡出生;1993年畢業于英國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曾留學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漢語和日語,通曉德語、法語、盧森堡語、葡萄牙語等七種語言。同時是英國注冊會計師,擁有七年安達信倫敦和上海的工作經驗。曾任美國著名的財富雜志《福布斯》的中國地區首席調研員,曾連續4年為福布斯編排中國百富榜。自1999年在國內首次推出“中國百富榜”以來,到2017年已連續19次發布榜單,被稱為是研究中國民營經濟的“教父級”人物。
胡潤,這個當年幾乎是“單槍匹馬”闖入中國財富人物世界的外國人,一直在用他的方式給中國富人們戴上不同的“光環”——慈善首富、地產首富等,不管這些富豪們是否情愿。
事實上,在中國素不習慣“顯山露水”的孔孟謙遜氛圍中,這種張揚的“富豪排行榜”從一出現就因新奇而成為輿論的寵兒,近20年如是,長盛不衰,創榜人胡潤也因此聲名大噪。近20年后的今天,財富排行戰火愈演愈烈,他的名字也甚至成了連孩子都知道的品牌,而他正樂此不疲地發展品牌旗下的支線產業,換句話說,這個習慣于評價中國人的老外,最終以此養活了自己。
胡潤最大的優點就是勇敢、耐心和勤快,每年定期公布的極富爭議的百富排行榜,胡潤表示“百富榜不可能百分之百準確……我們只能確保有60%~70%的準確性。我很坦率地承認,由于計算方式的差異,有時候會出現一些誤差。”
現在的胡潤每一次出差,都盡可能騰出時間順便與當地富豪會面。
他與億萬富豪們玩著“高矮胖瘦”的排隊游戲
對熟悉胡潤及其行業門道的人而言,胡潤是個外表青澀,滿腦主意的人,他是個成功的推銷者胡潤和報料者,中國富豪們草根創業故事在他曾掛名的《福布斯》上刊登后,成為世界矚目和游資追逐的對象,他像是一個生意火爆的飯店等位時的“叫號者”,在與億萬富豪們玩著“高矮胖瘦”的排隊游戲,他更像是個“空手道”高手,一個半路出家的外國人,在中國由“罵富”向“學富”的意識形態轉角,他創造性并牢牢抓住了排行榜這棵“搖錢樹”,拼命搖出了一條從糊口到富裕的生財之路。
到哪都是一身藍格子襯衣、臉上永遠帶著紳士的微笑,俊朗的面容、開朗的神情、豐富的肢體語言、一口算得上流利并習慣性夾雜英文單詞的中文,這就是胡潤給記者的第一印象。與普通外國人不同的是,胡潤的外表更顯年輕,往往掩蓋了真實年齡,如今47歲的他仍一臉稚氣,與十多年前剛到中國時的照片幾乎沒有區別。
中國的改革開放,讓一批曾經扛過農具的人搖身一變成為拄著龍頭杖、合法致富的民營企業家,這些人就是胡潤常常掛在嘴邊的“站在中國財富頂端的第一代富人”,胡潤的命運也因看到中國這一特殊的變化而改變。
“我的排行榜不會事先征得他們的同意。”這是胡潤的工作原則。他告訴記者,不管富豪們是否愿意,怎么“要挾”,甚至以律師信相告,他總是“堅持”為富豪們貼上自己的標簽——胡潤百富榜上榜人。似乎在他眼里,富豪們都是他的“孩子”,而他也樂于充當“勤快”的“幼稚園老師”。幸運的是,“我從未因此受到人身的威脅。”
他與中國的感情最初可追溯到1988年,因得到赴日本留學機會,胡潤第一次踏上亞洲的土地。在日本的經歷讓他愛上了中國漢字,并開始對中國產生了興趣。于是在回國就讀英國杜倫大學時,他選擇了中文系。
1990年大學期間,胡潤到中國人民大學深造了一年,畢業后胡潤從事與父親一樣的會計行業。憑借中文優勢,1997年胡潤從倫敦來到上海的安達信,胡潤最初的想法只是希望在華奮斗幾年后回到英國做個中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