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潤的記憶里,1990年是全球IT業爆發的頂峰期,身邊的朋友、同事很多人都選擇了下海創業,致富的神話不斷在他眼前晃動,從創業者臉上的勝利笑容中,胡潤感覺到那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對于胡潤而言,干什么,做哪個行業,這是一個大問題。
從1990年第一次來中國,胡潤就感受著中國日新月異的劇變。每一次回到英國,被朋友問及中國是什么樣子時,“GDP連續超過10%……”胡潤的回答總是難以讓朋友“解渴”,也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于是他試圖去尋找一種萬變經濟中的不變標準。
胡潤想到了那些中國經濟成長的最大受益者。從一開始,胡潤就很明確,這些人的故事代表著中國的故事,詮釋著中國的變遷。對于他們的故事,包括中國十多億百姓在內,全世界都十分好奇卻又毫不知情。但此時的胡潤并沒意識到這個念頭可能改變他此后的人生,當時的他只知道這個事情很有趣。
推出中國第一份財富排行榜
1999年,胡潤開始利用業余時間和假期,查閱了100多份報紙雜志及上市公司的公告報表,憑著興趣和職業特長,經歷了幾個月的折騰后,胡潤終于排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和國際接軌的財富排行榜。胡潤
要想讓人們知道這樣一份榜單,從而知道制作這份榜單的人,胡潤明白,必須找到有影響力的傳播途徑。9月1日,胡潤回到英國,給英國《金融時報》、《經濟學人》、《商業周刊》、《福布斯》等專業財經媒體發去了傳真,希望可以刊登他的這份榜單。當時西方媒體從未刊登過類似的排名榜,最終《福布斯》與胡潤共進這第一遭“螃蟹餐”。但誰也無法預料幾年后,胡潤與《福布斯》之間關系峰回路轉的變化。
盡管胡潤從一開始就知道與《福布斯》的合作僅是“一次性交易”,自己從來都是體制外的自由撰稿人,且排行榜僅是介紹給歐美,在中國幾乎沒有影響。但對胡潤來說,一份代表中國財富排名的調查結果被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福布斯》承認才是至關重要的。
隨著榜單的發布,首次以“胡潤”冠名的中國富豪榜顯然引起了《福布斯》讀者群的興趣,一直計劃打開中國市場的《福布斯》第二年主動找到胡潤,特邀他合作完成本年度的“ 中國50(凈值 討論)人財富人物排行榜”。當在國外宣傳達到效果后,在朋友們的策劃下,胡潤也迅速開始在國內尋找媒體支持。
從聯系不到一個富豪到能約見1/3以上上榜者
2000年,國內媒體的接連報道讓“中國第一代富豪”突然曝光在了公眾的視野。“富人們的錢到底是從哪里來的”成為了中國社會各個階層最激烈的發問。胡潤說,“在這過程中,中國人對富人階層認識轉折也在無形中幫助了我。”“最初中國人認為有錢人都是靠關系致富,但這批民營企業家白手起家拼搏創富的故事改變了中國人對富人的看法。”當胡潤認為的富人秩序建立后,他本人無疑成為最大贏家。
2001年胡潤辭去了安達信的工作,在名片上改印上“《福布斯》雜志中國首席調研員”,并得到《福布斯》默許。他將富豪榜的上榜人數擴充到了百人。胡潤
與此同時,胡潤在中國展開的富豪調查工作也受到了越來越高的尊重。1999年的排行榜,胡潤根本就沒能聯系到榜單中任一富豪。后來,胡潤已經能夠約見到榜單中1/3以上的人,并與上榜富豪全部聯系上。
也正是從那時起,在中國人的眼里,胡潤成為了《福布斯》在中國唯一的代言人,即便是在《福布斯》自行在華發布榜單多年后的今天,許多人仍惦念著胡潤的《福布斯》“背景”。
一紙傳真請來時任英國首相
隨著《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日益受到社會關注,胡潤的知名度也迅速提高。于是,他開始以《福布斯》雜志中國首席調研員的身份頻頻亮相于媒體,出席各種社會活動。媒體的熱捧、知名度的提升,使得一直認為在《福布斯》“沒有賺到什么錢”的胡潤開始考慮“胡潤”這兩個字的商業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