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5屆全國評酒會,西鳳酒四獲“四大名酒”殊榮。如今,它已然沒落。
西鳳酒偏居陜西寶雞鳳翔縣,曾在整個中國幾乎家喻戶曉。帶著“成為中國第20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夢想,這幾年屢次沖擊資本市場,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鳳酒”)的“內憂外患”逐漸浮現。
西鳳酒產能閑置,卻一手大量采購基酒、一手貼牌生產,公司管理混亂業績萎縮后,只能通過減員和降薪來扮靚財報。
白酒行業經過調整期,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銷量和股價齊升,但西鳳酒沒有把握好定位和時機,已然排不進中國白酒十強。
白酒行業回暖之時,內部的分化也開始加劇,茅臺、五糧液的差距越來越大,區域霸主的地位變得不再安全,青青稞酒(002646.SZ)、金種子深陷泥潭,皇臺出局……
彎道過后的長跑,必然是一場淘汰賽。
上游外購基酒,下游委托生產
在白酒行業,外購基酒和委托生產都算不上什么稀奇事。
但是,上游大量采購基酒、下游委托生產、銷售幾乎完全依靠經銷商同時進行的,在大型白酒企業中,除了西鳳酒幾乎很難找到第二家。
2014年-2016年,西鳳酒分別外購基酒30589.34噸、21238.24噸、18179.56噸,同期西鳳酒基酒的產量為7074.34噸、9981.70噸、8809.80噸。
也就是說,這3年西鳳酒外購基酒的比率分別為80.22%、68.03%、67.36%。
中國白酒十強中,洋河股份(002304.SZ)、今世緣、古井貢酒都曾因外購基酒飽受詬病,但比率遠沒有西鳳酒這么多。
外購基酒和委托生產的風險首先在于品控,而委托生產的風險明顯更大。
在白酒十強中,僅有瀘州老窖(000568.SZ)曾經爆出過使用代工廠灌裝。
而西鳳酒,使用兩家“合作酒廠”,哈爾濱的老白酒廠和成都的龍宇酒業,用貼牌產品“進攻”當地市場。
2014年-2016年,西鳳酒合作生產產品分別占總銷量的24.31%、31.83%、37.21%,占比逐年上升。
外購基酒,或者對外委托生產,一般是在企業銷量太好產能不夠用的時候才會采取的策略,實際上,西鳳酒的產能閑置相當驚人。
報告期,西鳳酒基酒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8.95%、83.18%、73.42%,成品酒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9.03%、63.12%、56.56%。
西鳳酒不可能不明白自身生產模式存在的弊端,公司似乎也沒有改進的打算。公司IPO募資項目涉及技術、儲存、品牌等方面,均與改造生產無關。
經銷商撐起了西鳳酒?
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銷售收入6125.74億元,同比增長10.07%,累計實現利潤797.15億元,同比增長9.24%。
白酒行業強勢回暖之后,以茅臺(600519.SH)為首的龍頭們身價水漲船高,茅臺率先突破8000億元,另有4家千億級白酒企業,并非白酒消費大省的安徽,也誕生了3家百億市值的白酒企業。
眼看著“后來者”麻雀變鳳凰,西鳳酒卻一直卡在上市門外,可急壞了西鳳集團等一批股東。
西鳳集團是西鳳酒的控股股東,發起人之一。
除了西鳳酒,西鳳集團還控制了西鳳大酒店、西鳳置業、西鳳投資等10家企業。
不過,這10家企業中,有4家營業收入為0,僅有1家盈利0.96萬元。10家企業總營業收入才7479.89萬元,凈利潤為-569.6萬元。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西鳳集團就指著西鳳酒上市了。
西鳳酒1999成立時,除了西鳳集團,發起人還包括陜西中寶印務、煙臺玻璃廠、西安第一印刷廠、職工持股會等上下游機構。
可能是因為等待的時間太長,還沒來得及上市,煙臺玻璃廠就破產了,中寶印務賣了股份;最吊詭的是,原第二大股東職工持股會居然在2010年清空了持有的西鳳酒股份。
正是在這次轉讓中,西安智德通、香溢友緣酒、董小軍等股東進入西鳳酒。這3大股東及其關聯公司,長期位列西鳳酒前五大客戶。
另外,西鳳酒的股東國花瓷和王政委,同樣是公司的大經銷商。
例如,西安智德通同一控制人下的兩家公司,在報告期內一直是西鳳酒的第一大客戶,西鳳酒的銷售金額連續3年破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