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孫珩超,寶塔石化董事局主席,銀川大學校長,復旦大學第3、4、5屆校董。寶塔石化2015年整體營業收入409億,總資產超過560億,擁有1.5萬名員工,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345位、在中國制造業500強中排名第171位、在2015年寧夏100強企業中排名第2位,是寧夏最大的民營企業。
寶塔石化目前擁有母公司、子公司共89家,2015年,寶塔石化集團宣布了整體上市計劃,并于11月20日與香港中寶投資集團簽訂了整體上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在三年之內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整體上市,市值預估在800億——1600億之間。
莫欺少年窮
1960年,此時的中衛還是寧夏的一個小縣城,孫珩(héng)超就出生于這年的3月。60年代的中國正鬧糧荒,是三年自然災害較為嚴重的一年,孫珩超的姐姐也因此被許配給一個條件稍好的人家,此時孫珩超的未來也是一片迷茫。
1978年,高考恢復了,孫珩超此時剛剛18歲。經校長特批他有幸成為了恢復高考的第一批學生,而幾分之差卻讓他名落孫山。高考結束以后,他去了一家石灰廠搬石頭,命運還是未展露出一絲被改變的跡象。
第二年開學后,一個偶然的機會孫珩超碰到過去的老同學,老同學告訴他,之前教課的老師跟他說過:“孫珩超能考上大學我才不信哩”。這件事情對孫珩超刺激很大,他當時就有了復讀的念頭,不為別的,好歹給自己爭口氣,他把想法告訴了父親,得到了同意,于是孫珩超又回到了課堂。
老師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孫珩超的自述是這樣:那會他是班長,但是老師的管理方法很落后,同學們很信服我而不聽他的話,他們之間一直較著一股勁。
第二年高考,孫珩超以300多分(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考入了西北政法學院的法律系。都說好事多磨,在填志愿的時候,老師要求他報考寧夏第二民族學院,背過老師他就把志愿改為西北政法學院了。在公布成績那天,成績單上又把自己名字寫錯為劉珩超。比他低幾分的同學都去了清華大學,而自己只能繼續留在大西北。
13年蘭州大學教書生涯
23歲從西北政法大學畢業以后,孫珩超被分配到了中衛縣檢察院工作。一年以后調入了蘭州大學法律系任教,這三尺講臺,一站就是13年。任教期間,他勤于思考,善于發問,先后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蘇州大學進修國際法,涉外法,科技法。
因為鉆研和專注,孫珩超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大學教師,還是律師、中國國際法學理事、甘肅省青年法律工作者協會副會長,他以豐富的專業經驗,先后發表了《現代國際法原理》《國民經濟管理法律制度》等著作。一個人只要有“鉆”的精神,有執著的追求,任何事情都不會是他前進的阻力。
很多人并不知道孫珩超還出過一本書,叫《創業與思考》,這是他第一次創業所寫的書,他是一個典型的學者型企業家。
創業路上多艱辛
1992年,孫珩超創辦了甘肅省商務代理公司,商務代理在那個時代非常紅火,他用自己的專業才能,加上好的機遇,在93年賺了不少錢。然而,創業需要交學費,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94年的時候孫珩超遭遇了創業以來第一次挫敗,因為公司有100多萬的貨款沒有收回來而造成了嚴重的債務問題,不僅法院檢察院封掉了公司的大門,甚至還有黑勢力的刁難要挾。(當年的“三角債”現象是社會難題)
朋友的離開,債主的兇狠,血本無歸這些在電視劇中常見橋段也發生在孫珩超身上,生活沒有戲劇性,孫珩超沒有逃,也沒有一走了之,而是每天一個人坐在辦公室接待討債的人,告訴他們給自己時間,欠的錢一定一分不少的還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