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牛肉干大王”為何變身總工程師?發達國家研發多年的項目,林東團隊為何能成功反超?
“一會兒我們去展廳看看,你一定會很驕傲的!”在杭州濱江區誠高大廈的辦公室里,記者又一次見到了林東。近兩個小時的采訪中,林東不停重復這句話,按捺不住地向來客展示最新項目成果,眼中滿是熱忱和自豪。
這樣的眼神并不陌生。上一次和林東碰面是在哈薩克斯坦舉辦的阿斯塔納世博會上,林東受邀參加世博會中國館的“浙江日”活動,他和助手帶著潮流能發電組模型坐飛機趕到活動現場,長途奔波后的他也是這樣一遍又一遍飽含激情地向各國參觀者介紹他的新項目。
這位有著LHD聯合動能海洋能大型實驗室總工程師頭銜的浙商,同時還有另一個身份,杭州綠盛集團董事長。“牛肉干大王”為何變身總工程師?發達國家研發多年的項目,林東團隊為何能成功反超?創業不止,奮斗不息。答案是林東身上閃閃發光的新時代浙商精神。
創業:朝著風口奔跑
盡管林東的新名片上已然找不到和綠盛牛肉干相關的頭銜,但最初讓林東走進公眾視線的,卻是這段與牛肉干有關的創業經歷。
“最初創業是在1993年,那時候我剛畢業,想的就是如何實現財務自由。”什么時興做什么,朝著風口奔跑,年輕時的林東沖勁十足。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的第一撥風云人物不少出自飲料行業:1984年李經緯創建“健力寶”,1987年宗慶后創建“娃哈哈”……1993年,林東注冊了杭州綠盛食品有限公司,第一款產品便是綠盛果粒橙,卻因產品上市時已錯過飲料旺季,第一樁生意失敗了。
很快,嗅覺敏銳的林東又盯上了下一個風口。“那時候市面上賣得最火的是火腿腸和牛肉干,可是前者投資需要上百萬元,機緣巧合間我便與牛肉干結緣。”就這樣,投身牛肉干產業的林東幾番輾轉起伏后,漸漸站穩了腳跟。
“可是在那個年代,大家總覺得賣牛肉干是個低端行業。我入對行了嗎?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1999年,加入WTO前夕的中國對外交流日漸頻繁,從小就有留學夢的林東選擇了去澳大利亞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通過海外學習,林東意識到,只有落后的產品,沒有落后的產業。“Holiday Inn是從小旅館做起的,必勝客也是從一間小披薩餐廳開始的,做牛肉干也一樣,這并不是傳統思維中的低端行業。在澳洲時我就暗暗下決心,回國后要把牛肉干生意做大。”
2001年,學成歸來的他帶回了自己的碩士論文——綠盛品牌文化發展戰略,也正是這套完整的戰略規劃為綠盛的發展打開了新局面。2002年起,綠盛頻頻贊助各大體育賽事,強化“優化生命的能量”這一品牌形象;先人一步提倡環保理念,提升品牌格調;加快落地家樂福、沃爾瑪等大賣場,打通銷售渠道;更運用互聯網概念,把牛肉干與流行游戲相結合,打響品牌知名度。“從2002年到2008年,綠盛的銷售額每年翻番,迎來了發展窗口期。”林東說。
由此,綠盛從早年的小規模食品公司迅速成長為一家銷售網絡覆蓋全國17個省80多個地級市的大型集團企業,林東也因此被稱為“牛肉干大王”。
創新:“我想成為科學家”
“小時候你也有夢想吧?我從小的夢想是做個科學家。”林東說。
澳洲留學的經歷讓林東結識了一批優秀的海歸青年,后來他又出任浙江省海創會會長。“在其位謀其事。我想多花些心思幫助年輕人創業。我們提出‘創業群體的轉型升級’,想讓更多優秀的青年成長為創業群體。”
從2008年到2009年,林東投入上千萬元,陸續投資了8個大學生和海外留學生的創業項目,其中4個項目沒有熬過第一年,但海洋潮流能項目成了幸存下來的優秀項目之一。不過,對于這個雄心勃勃的科研項目而言,想從存活階段再進一步,僅靠投錢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全身心投入。
“那時候,有兩條路擺在我面前。”林東告訴記者,彼時綠盛已有了每年一億元左右的穩定利潤,他大可選擇打打高爾夫、周游世界的悠閑日子,而另一條路則不僅需要把綠盛的利潤往上貼,還得全身心奔忙投入在科研創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