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度的新三板年度報告披露已劃上句號。 《金融投資報》記者獲悉,應該披露2016年年報的新三板公司為11113家;其中,10554家公司已披露,559家公司未能按期披露。為此,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 (以下簡稱 “全國股轉系統”)根據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 (試行)》的有關規定,決定自2017年5月2日起,暫停上述未按期披露年報的公司的股票轉讓;同時,這些公司也無緣創新層。
原因:會計核算基礎工作欠火候
今年,新三板未按期披露年報的公司有559家,占比5%,而去年這一數據低于1%。其中,500家來自基礎層,59家來自創新層。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有35家公司擬轉板至中小板和創業板,如白兔湖、匯量科技、深裝總等公司。二是經營出現異常情況,甚至實際控制人已經跑路。“比如銀都傳媒,公司實際控制人從去年10月起就處于失聯狀態,公司實際已停止經營。”有知情人士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
還有一個原因是,中介機構不愿繼續“妥協”了。以往審計機構對公司不是“太原則性”的問題,只要能夠“說得過去”就放行了,而在監管層對中介機構的監管也日趨嚴格的背景下,中介機構不再妥協,企業有不規范、不合規的問題就過不了關了。事實上,今年以來,全國股轉系統已對瑞華、天健等多家審計機構實施了監管。
當然,也不排除披露通道“卡單”而未能在規定時限披露的可能。按照規定,每年4月30日(含)前必須完成對上一年度報告的披露,而今年的4月29日、4月30日剛好是周六和周日,也就是說,2016年的年度報告必須在今年的4月28日(含)前披露完畢。據統計,在今年的4月28日至4月30日,共有2524家企業披露2016年年報,占總數的23%。“很多都是擠在4月28日大限那天晚上發公告,系統通道卡單,有的公司想報都報不進去。”川內某新三板公司董秘表示。
不過,有財務資深人士認為,根本原因還是新三板公司會計核算的基礎工作沒有做好。如果日常的賬如果沒有記好,會計師事務所來查賬時發現有很多差錯,得進行糾正,一個數字改動,往往涉及到一連串數字的改動,這必然耽誤時間。《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今年4月28日新三板公司就出了許多臨時公告,對2016年年報進行更正,有的年度報告摘要標題后則注明“已取消”。
后果:59家公司將被降至基礎層
那么,未能按時披露年報的公司將會受到什么樣的處罰?按股轉系統規定,4月30日之前,未能按時披露的公司必須停牌,今年6月30日前仍未披露的公司,將被強制摘牌。《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去年6月份,新三板從盈利性、成長性和流動性等指標方面設置了3套并行標準,篩選出不同類型公司進入創新層,當時有953家公司進入了首批名單。根據新三板市場分層管理辦法,每年5月份最后一個交易周的首個轉讓日調整掛牌公司所屬層級。基礎層掛牌公司符合創新層條件的將調整進入創新層;相反,不符合創新層維持條件的創新層公司則調整進入基礎層。“這意味著在500家未按期披露年報的基礎層公司中,即使在其他方面達到了進入創新層的條件,也將因為未按期披露年報而被‘一票否決’。而59家未按期披露年報的創新層公司將從創新層中‘除名’,重新回到基礎層。”有業內人士如此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