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周消息回顧
消息一:保監會支持保險公司登陸新三板 或掀起掛牌潮
據《中國證券網》報道,4月14日,保監會為支持保險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健全公司價值發現機制,拓寬市場化資本補充渠道,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起草了《關于保險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意見稿指出,保險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應當符合中國保監會有關審慎監管指標,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保險公司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申請掛牌前,需取得中國保監會的監管意見。
意見稿明確,投資人通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持有掛牌保險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5%以上的,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15日內,由保險公司報中國保監會批準。中國保監會有權要求不符合條件的投資人轉讓所持有的股份。
另外,保險公司選擇協議方式掛牌的,投資人應當符合《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非上市保險公司股東資格的相關規定;保險公司選擇做市方式或競價方式掛牌的,投資人資格參照適用上市保險公司監管要求,允許自然人等合格投資者投資掛牌保險公司股份。
消息二:擬IPO需清理三類股東 新三板公司集體中槍
4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道》稱,經多方核實,“擬申報ipo的企業股東中有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的,按照證監會要求,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持有擬上市公司股票必須在申報前清理。”這一消息雖未取得正式文件證實,但基本屬實。
“一般企業申報IPO根本不會有這個問題。只有進行增發和交易的新三板公司,特別是做市股,很容易因為這個問題‘中槍’”上海某券商保代指出,“其實投行圈早在兩個多月以前就討論過這個問題,最明顯的問題是契約型私募基金沒有法人資格,資管計劃和信托計劃有投資者適當性問題和合規問題。這次出手,監管層可能就是為了讓新三板擬IPO企業知難而退,即減少IPO排隊增量。”
另有市場人士指出,由此造成的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清退,可能造成部分新三板股票價格的重大波動和換手,因為新三板二級市場退出始終艱難,最為確定的途徑即是通過申報IPO登陸滬深市場退出。
消息三:新三板分層方案落地在即 仿真測試下周開啟
4月13日,全國股轉系統官網發布公告稱,為配合分層工作,配套完成分層后的信息服務管理,全國股轉公司擬通過行情系統向市場揭示掛牌公司差異信息。為便于各方驗證其技術系統對掛牌公司分層信息接收和展示的正確性、實時性,擬進行完整的業務功能測試。
據了解,測試時間為4月18日-22日,每個測試T日接受委托申報的時間為9點15分-15點30分,掛牌公司分層信息揭示的時間為8點30分-15點30分。測試內容包括掛牌公司分層信息揭示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各技術系統對掛牌公司分層信息揭示的準確性,分板塊揭示不同層次證券行情的正確性。測試將分為初始行情揭示、分層信息變更、新增掛牌證券、轉讓方式變更、除權除息、常規停復牌六個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