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到現在,廣州迎來多個大項目,這些大項目能給廣州帶來什么?除了期待可觀的GDP貢獻率,廣州能否借此成為某些創新行業的“火車頭”?半年的時間里,從廣州的招商方向、頻率和規模上,我們或許可以看出廣州謀劃產業轉型的急迫感。2016年富士康8K項目的快速落戶或可證明。
一直以來,珠三角是中國產業集群最完整的家電產業重地。但受到低端制造業整體不景氣的影響,近年來不少電子制造工廠紛紛倒閉。珠三角電顯產業同樣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需要。當富士康想要講述轉型“故事”時,它遇到了有同樣想法的廣州。從廣州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一處表述可看到,廣州跟郭臺銘對外公布的戰略目標“不謀而合”:“打造集成電路產業生態圈,構建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等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創新發展。”
作為改革排頭兵的廣州,從來不缺少改革創新故事。就像廣州曾經是全國第一部手機的誕生地,曾出現過全國移動通信終端產業的龍頭企業一樣。可惜的是,這些故事僅僅是開了一個好頭。
時到今日,正在創新道路上奔跑著的廣州,同樣想繼續把創新故事講好。所以,廣州開始花重金招兵買馬。從最近廣州的人才政策中可以看出,從住房到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幾乎成了人才政策中出現的“常客”。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更是“豪氣”,拿出真金白銀來重金招人才。近日,該區就對外發布人才與知識產權兩個“美玉十條”政策:對特別重大的人才項目,將采取一事一議,量身訂制扶持政策,最高資助10億元,支持力度可謂全國最大。
據廣州開發區政策研究室主任陳永品表示,出臺的兩個“美玉十條”政策含金量更高、扶持力度更大,特別是知識產權政策是全國首創,必將攪動招才引智的一池春水,吸納更多的高端優質人才對該區垂以青眼。
而在李進良老人看來,一個產業需要一個企業來作“火車頭”,這樣才可以打通上下游產業。比如手機制造業發展起來了,耳機、電池等配套業也隨之被帶動起來,屆時就能成為一道繁榮的經濟景象。在上一輪移動終端產業大潮中,廣州的許多企業垮掉了,為什么?李進良老人強調:“南方高科怎么會垮掉,倒是真的值得去總結調查還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