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最新消息:固定資產大增反致產能下降,百亞IPO信披存疑
重慶百亞衛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于2017年7 月21日報送,這是其公布的第二份招股書,公司打算登陸深交所。
按照其披露信息,百亞股份曾是外資企業,2010年以來搭建紅籌結構籌劃在境外上市,現如今又主動放棄境外上市計劃,打算返回A股上市。
該公司在2015年放棄紅籌架購時,拆除協議控制架構并不徹底,公司現在的股權架構是半紅籌半內資,其內資部分的股東披露已經完全穿透,但外資部分的股東披露并不充分,公司存在股東人數突破200人的重大嫌疑。更搞笑的是,百亞股份2014年開始大興土木搞基建,在報告期內,包括廠房和生產設備在內的固定資產大幅增加,但是其主要產品的生產產能不增反降,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固定資產大增反致產能下降,公司涉嫌隱瞞產能數據
百亞股份的主營是衛生巾和紙尿褲等一次性衛生日用品的生產和銷售,按照其招股書的描述,該公司是川渝地區知名的地方品牌。2016年,公司最主要產品衛生巾的產銷率和產能利用率已經很高,都在96%以上,所以,公司需要上市募集資金擴大產能,以緩解生產能力的不足。
但是,就在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中,投資有道記者發現,從2014年開始,百亞股份其實就已經開始大規模地擴建廠房、購置生產設備,固定資產為此增加了3倍多。按照常理,該公司的生產能力應該相應大幅提升,奇怪的是,公開披露的信息是其主要產品的產能反倒下降了10%以上。
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2014年底至2016年底,百亞股份的固定資產凈值從8,722.71萬元,增加到2015年的17,171.48萬元,再增加到2016年的33,326.67萬元,三年時間總共增加了24,592.96萬元,相當于擴大了接近三倍。
根據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報告期內資本性支出,也可以看出公司對產能建設方面的投入。2014年-2016年,公司在廠房建設、生產線方面的投入巨大,其中在建工程投資支出,三年分別為:4,269.82萬元、11,678.73萬元、10,987.15萬元,合計26,935.7萬元,而我們知道在建工程(含廠房、生產線)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就要轉為固定資產。
2014年底在建工程余額為3096.35萬元,2016年在建工程余額為3022.56萬元,兩者相差無幾,也就是說,這2年投入在建工程上的支出,基本上已經轉成固定資產。截止2016年底,公司固定資產中廠房達到了原值15,856.67萬元,凈值15,358.57萬元;生產設備達到了原值20,043.52萬元,凈值16,946.82萬元,僅僅就是生產設備的凈值也基本相當于2014年該公司全部固定資產的兩倍了。因此,合理推測,百亞股份截至2016年底的產能無論如何也應該是大于2014年的產能。
但與此極為不相稱的是,隨著固定資產的巨額增加,公司披露的主要產能卻沒有增加,其2016年的總產能還低于2014年的總產能,下降幅度超過10%。
具體來看,2014年該公司固定資產凈值8,722.71萬元,產能是264,084.48萬片,其中衛生巾222,266.88萬片,產能利用率75.82%,紙尿褲41,817.60萬片,產能利用率53.65%; 2016年固定資產凈值33,326.67萬元,是2014年的3.82倍,相當于將近4個2014年的公司,而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2016年產能卻是225,667.2萬片,其中衛生巾181,262.40萬片,產能利用率97.68%,紙尿褲44,404.80萬片,49.68%,總的產能反而低于2014年的264,084.48萬片,這完全違背正常的邏輯。
招股書也語意含混地披露了一些生產線的新增情況,但具體信息不明。比如“2016 年,3條全自動護翼衛生巾生產線因更新換代而停止使用,公司按照其賬面余額全額計提了194.69 萬元減值準備。報告期內,公司共計新增5條生產線,其中共2條為對已全額計提減值的全自動護翼衛生巾生產線進行更新換代,其余3 條均為新增設備?!?/p>
正因為百亞股份沒有充分披露公司生產線新增的具體情況,所以記者也無從了解產能增減的真實數據,但僅僅從固定資產與產能匹配的角度推測,該公司存在隱瞞實際產能,虛增產能利用率,以此達到上市要求的重大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