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鐵產業上下游及市場規模
(1)鐵路建設
2016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基建數據顯示,國家在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依然在不斷加大。全年完成鐵路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約2.77萬億,其中,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15億元,占總投資的28.94%,新建鐵路投產3,281公里,其中高速鐵路1,903公里。
2016年8,000多億元的鐵路固定投資額中高鐵份額約占38%,合計金額約3,040億元,同時又考慮到2016年高鐵里程數增長了約1903公里,如此我們便可以得出高鐵每公里的建設成本約為1.59億元。該成本與世界銀行給出的我國高鐵每公里平均建設成本基本一致。
從2020年的高鐵建設里程目標來看,2016年至2020年,總共要建設1.1萬公里的高速鐵路,而根據2016年的建設里程數來看,已經完成了約1,903公里,剩余9,100公里將在今后4年中全部建成。照此測算,未來4年中高鐵建設的市場規模約為14,469億元。
鐵路建設是高鐵最基本的一項工程,但是放眼全國,目前有能力承接如此龐大項目的企業寥寥無幾,屬于典型的寡頭壟斷行業。從具體企業來看,中國中鐵(601390.SH)和中國鐵建(601186.SH)分別占據我國鐵路一級市場份額的47.4%和37.6%,形成了“兩超”的局面。
所以從行業角度,新三板企業只有通過切入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的產業鏈中才能獲得相應的生存空間。相關公司如下表:
(2)車輛市場
我國高鐵動車組原先主要供應商是南車集團和北車集團,但為了增強我國動車生產的國際競爭力,南、北車于2015年宣布正式合并為中國中車(601766.SH),隨后中國中車就基本上壟斷了我國高鐵動車組的生產。
2017年8月21日,鐵路總公司與中國中車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采購和供應時速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500列,實際采購數量以采購合同為主,所以縱觀全國來說,中國高鐵動車組的訂單主要是集中在中國中車手里的。
此外,根據財新網的報道,中國鐵總認可“復興號”全方位超越“和諧號”,中國鐵總與談判方以約1.8億元/列為基礎談判價格,最終確定在此基礎上降價5%,本次“復興號”采購價格在每列1.70億元至1.72億元區間。
所以,綜合上述信息來看,中國鐵總與中國中車達成的采購500列動車組的計劃,預計可以為中國中車帶來850億元左右的收入。
那么在新三板上又有哪些公司作為中國中車的供應商,成功切入了動車組的市場呢?
(3)配件及服務
高鐵建設是一項繁復的系統工程,大到鐵軌鋪設和車輛生產,小到防水、螺絲、螺帽五一不是對該國制造業水平的綜合考驗。
國家每年對鐵路固定資產的投入都在“小萬億”級別,這不僅催生出像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中車這樣巨無霸型的企業,同時也帶動了周邊許多年產值在數億級別的優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