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企業融資煩惱
今年以來,隨著A股IPO審核提速,新三板企業熱衷通過IPO路徑尋求資本市場升級之路。有數據顯示,截至國慶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已有17家新三板公司IPO過會,超過往年總和。而在節后又有多家新三板公司宣布啟動IPO.
然而記者發現,在“轉板”大軍紛紛奔向主板的同時,新三板IPO被否數量也在明顯增加。據統計,年初至今,共有13家新三板企業倒在了IPO的征程上。其中,4家企業IPO被否,9家IPO終止審查。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新三板企業再融資不能只走IPO這一條通道。而允許部分創新型企業到主板市場發行可轉換債券,則是為掛牌企業融資開辟一個新的途徑,有助于企業緩解融資“煩惱”。
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最新披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三板掛牌公司累計發行股票金額 979.85 億元,共有 2051 家公司完成了股票發行融資。 而根據有關方面對比上市公司可轉債發行情況和2017年中報計算,新三板預計可發行可轉債的創新層企業有867家,預計發行規模約345億元。也就是說,新三板可轉債所帶來的融資金額約為現有市場融資總額的35%,而融資覆蓋數量更是達到了現有融資企業的42%。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市場而言,都是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
新三板可轉債和定增都是融資的一種手段。“可轉債在A股很多第一年收益率都是百分之零點幾,到最后一年才加到2%、3%,高一點也就4%。可轉債本身作為一種工具,投資者并不希望最后變成一個債券的收益,只是說可以保本,更多的是想轉股之后取得股權上的增值,這個是可轉債投資者投資的本意。”申萬宏源新三板資深高級分析師劉靖指出,對于新三板公司,能否償債的信用風險相對A股公司肯定要大一些,關鍵是流動性太差的話,可轉債轉股之后變現也都是比較困難的。不過,可轉債的償債主體是公司,是以公司的資產來償還,在公眾的監督之下,要比大股東回購的那種協議約定償債風險小一點。在這方面,可轉債可能會取代很大一部分對賭的融資方式。
至于新三板雙創可轉債該如何推進,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表示,在債券市場剛兌沒有完全打開的大背景下,預計可轉債政策將謹慎推進,開始時規模不會很大,期待能盡快推出更多針對新三板創新層的政策、制度紅利。(原標題:新三板首現差異化制度供給 可轉債緩解企業融資“煩惱”)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