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新三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中連接A股市場和區域股權市場的存在, 在2016年市場就有預測,其或將逐漸成為上市公司并購標的池。據不完全統計,截止10月9日,今年已有438家公司摘牌。上市公司并購掛牌公司共122家,41家公司目前已摘牌,新三板并購市場將呈加速之勢。
相關報道顯示,2014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對新三板企業的年度并購意向從55宗增長到137宗,其中2016年最多,有50宗。按照往年A股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企業情況來看,2017年新三板公司被并購數量是繼2016年小高峰之后的再一次加速增長。從并購目的來看,主要涉及產業協同整合、業務多元化經營等因素。
在A股公司并購新三板公司的浪潮中可以發現,不少掛牌公司為成功“賣身”上市公司,不僅要在新三板上摘牌,公司性質還要從股份有限制變更為有限責任制。此外,還有業績對賭、保障條款等條件加身,期間也有因意見不合,買賣雙方分道揚鑣的,并購之后并不是那么容易走的。
“賣身”前提先摘牌 掛牌公司對賭壓力大
掛牌公司被并購,有不少是要求公司在新三板上摘牌的,并且公司性質要發生變更,此外,掛牌公司還要承擔較大的對賭壓力,9月份剛剛摘牌的百意中醫就是如此。
今年8月,宜華健康(000150.SZ)同意子公司達孜賽勒康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孜賽勒康”)以1.12億元現金購買沈敏、尚億投資、丁蕾、丁盛合計所持有的江陰百意中醫醫院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百意中醫,證券代碼:834612.OC)51%股權,收購完成后達孜賽勒康將取得百意中醫的控制權。
不過,股東們想要順利將錢揣進兜里并不容易,要完成此次收購,百意中醫需在股轉系統申請摘牌并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并且并購方還設置了一個長達5年的分期付款方式。達孜賽勒康將收購中30%的尾款按5年分期支付,每年向百意中醫支付6%的股權轉讓價款,即673.2萬元,合計3366萬元。而百意中醫2017年至2021年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要達到或超過承諾的業績,如果業績不達標,還需要股東做出補償。
數據顯示,百意中醫2016年凈利潤僅為755.88萬元,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為246萬元。按照對賭協議,百意中醫2017年至2018年凈利潤要分別達到1600萬元和1920萬元,2019年至2021年三年凈利潤則均要達到2308萬元。這樣看起來,百意中醫面臨較大的業績壓力。
據了解,百意中醫于2015年12月04日在新三板掛牌,其主營業務是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的綜合性醫療服務,主要包括中醫內科、西醫內科、中醫腫瘤科、中醫骨科、針灸推拿科等。作為目前